贵阳市开阳县:项目落地增活力 旅游发展助增收

来源:贵阳日报 发布:2018年08月20日 作者: 人气:10251


(原标题:项目落地增活力 旅游发展助增收——开阳县筹备贵阳市第九届旅发大会暨第五届农业嘉年华纪实)


禾丰窝底坝景观。邓立常摄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开阳县农业产业发展根基深厚,是全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和贵阳市重点农产品保供基地,农业在县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贵阳市第九届旅发大会暨第五届农业嘉年华将在开阳县举行。如何让“主角”在时代“舞台”上唱好戏?农业嘉年华无疑是最佳载体。

  项目落地点燃发展激情

  南江乡苗寨村是典型的贵州“坝子”,也曾有过“一里三盐田、一里三座庙、一里三座桥”的热闹景象。然而,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流出,热闹的村寨逐渐变得沉寂。

  农业嘉年华项目的落地,再次点燃了这个小村寨的发展激情。

  西南最大最先进的数字硒谷小镇、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硒味园农业旅游开发等项目相继落户,为苗寨村注入了新活力。

  尽管数字硒谷小镇和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还没正式投入使用,但项目建设已经解决了苗寨村每年上百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了收入,又解决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

  数字硒谷小镇投资1.8亿元,建设内容为一心、五馆、三园,项目以产业孵化落地、政策引入、农产品品牌化、特色旅游提升、自然研学教育为主要盈利模式,辐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贵阳市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项目定位以大数据人才培训、科技双创、会议会展、开阳大数据成果展为主题特征的综合性数据研发和应用基地,建成后每年至少可以完成10000至15000人次的大数据相关培训。

  “三变”改革助力村民增收

  贵在青山,旅在乡舍。颇受大众关注的“水东乡舍”现已营业,“城里人”可以在这里享受悠闲的乡村生活。

  “水东乡舍”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能满足城市人群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它采取了“三变模式”,让当地群众参与其中。

  项目按照“三改一留”的开发模式,即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以“622”为运营模式,即经营收益投资人占60%、农户占20%、平台公司占20%,将资金变股金、农村闲置房屋及土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实施的全国乡村旅游“三变”扶贫模式。

  目前,该项目入股农户190余户,可改造乡舍800余间,涉及南江乡龙广村以及禾丰乡长红村、马头村、王车村等区域。

  水东乡舍并非一枝独秀。在“城乡三变”改革中,开阳县在全市率先组建县“三变”工作服务中心,累计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项目87个,资源折价入股1.57亿元,农民变股东8.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8465人,带动增收296万元。

  得益于“三变改革”的强大助力,群众增收效果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开阳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131元,同比增长9.5%,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665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水东文化擦亮旅游名片

  作为农业嘉年华的主会场,明德广场上的明德夫人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明德广场建在禾丰乡,之所以取名明德,与历史上水东文化代表人物明德夫人有密切关系。开阳县是水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宋氏土司从唐初至明末统治水东地区的千年间,产生了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人和事。史学家曾说过,倘若没有水东宋氏“明德夫人”刘淑贞,便无水西“顺德夫人”奢香。同时,位于禾丰乡的土司小镇项目也进入收尾阶段。

  禾丰乡和与之相邻的南江乡都是开阳县有名的旅游乡镇,两个乡镇的发展,是开阳旅游发展的缩影。

  2005年,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凤凰寨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人气不断聚集。2006年,开阳县首家“农家乐”诞生。随后,鉴于青龙河沿线良好的生态植被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青龙河十里画廊”被命名,并推出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开阳乡村旅游起步。

  发展至今,开阳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业态,构建了以南江、禾丰为中心,延伸花梨、龙岗、高寨等乡镇的梯次发展布局,并逐步发展成开阳旅游的特色品牌。

  数据显示,开阳县接待游客量由2015年的830.5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445.28万人(次),年均增长31.9%,旅游持续“井喷”,总收入达105.46亿元,年均增长34.6%,旅游发展综合测评指数排名全省县域第一方阵第9位,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等称号。(王良弟 记者 李春明 来源: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