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中国要进一步发展,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2023年10月30日 作者: 人气:92695

IFF国际金融论坛20周年全球年会10月27日-29日在广州南沙自贸区隆重举行。10月29日,黄奇帆出席论坛活动现场,并围绕《大湾区与粤港澳一体化发展:引领高质量的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黄奇帆表示,当今世界,凡是高质量的终端、高质量的装备、高质量的制造都有一个特点:整个终端有40%-50%是制造业产生的价值,有50%-60%是服务产生的价值。“这种服务深度地嵌入到了装备里边,看不见、摸不着。比如一个手机是个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终端,这个手机如果卖一万块,可能制造环节产生的价值是5000-6000元,但是手机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里的程序,整个手机各种专利、服务镶嵌在手机中,这部分的价值可能占50%-60%的比重。“

在会议上,黄奇帆进一步解释道,(围绕着)各种制造品产生的服务内容,我们把它叫做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各种产业链中间的物流配送、战略物资的平衡到位;也包括产业链当中金融服务比如产业链的金融清算、产业链企业上市、发债;另外,还有产业链数字化、产业链制造品品牌、专利推销等过程也是生产性服务业。随后,他详细地介绍了和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十大生产性服务业。

黄奇帆进一步表示,对发达国家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大。“比如美国,我们经常说美国的服务业占美国GDP80%,有时候大家会说美国(经济)‘脱实就虚’,是‘虚胖’,服务业搞得那么多,制造业比例太低。但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他表示,美国的服务业70%是生产性服务业,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占到整个GDP的56%。“这就是制造业的灵魂、制造业的附加值、制造业的生态、制造业的各种价值所在。掌控了(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美国的制造业放在全世界,(都是)别人为它打工。”黄奇帆称。

欧洲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40%,但是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占GDP的20%不到。黄奇帆指出,“未来中国要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至少应该让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7%、18%上升到30%。”

中国政府明确表达,中国制造业在“十四五”期间,制造业的比重不低于25%,最好是在25%-30%左右,同时我国政府也明确表达,中国的经济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这个实体经济即制造业以外的实体系统为主体,则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里的比重要有所提高。”黄奇帆表示。

他还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搞好了,中国的经济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中国服务贸易能力的提升;二是做好生产性服务业,代表高质量制造的效益和价值也提升了。

最后,黄奇帆提到,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香港作为世界的一个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有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十个方面,香港除了制造业科研何开发这个领域弱一点,其他的八九个方面都很强。”他补充道。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发展,香港不见得是领头羊,但在服务贸易和专业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是由香港牵头引领,广州、深圳互相配合。“粤港澳大湾区能把生产性服务业和广东的制造业能够融合一起,推动粤港澳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这是一个重点。”黄奇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