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这些专业,势不可挡!

来源:麦可思研究 发布:2023年05月09日 作者: 人气:98097

技术进步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这将对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带来哪些影响?

AI取代人类,势不可挡

近日,IBM宣布暂停招聘2.6万名员工,其中7800人未来五年将被人工智能(AI)取代,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财务、法务等后台职能部门。

这些岗位通常需要承担很多繁琐、重复、标准化,并且不需要太多创造力和判断力的工作,AI精确度高、及时性强的特质,恰恰能高效、准确地完成这类工作,比如提供雇佣证明、处理报销申请等。

IBM并非首家推动AI取代人类的科技巨头。

2020年,微软新闻就尝试用一个AI新闻采集系统,一次性取代了几十名编辑。AI系统可以从几个角度评估新闻的主题、观点、新鲜程度,给出网站展现排序和编辑建议。编辑只需要完成余下的一小部分工作。

Meta今年3月表示要进行AI大转型,1万人和5000个工作岗位会在这轮转型中被淘汰掉;三个月裁员了接近2.7万人的亚马逊,最近也公开表示要将更多财力精力投进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中,减少投入到其他领域的资源。

谁是被替代的高危群体?

其实早在10年前,牛津大学研究者就“预言”了就业市场上人类被替代的风险。

2013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就业的前景:工作对计算机化有多敏感》(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的研究报告中,研究者认为未来20年美国47%的工作岗位处在被计算机化替代的“高风险区”。大部分办公室行政支持、销售、运输和物流业岗位,都处在被替代的危险之中。

不过短短几年间,技术上更进一步的AI革命,正在加速人类被替代的进程,高失业风险的岗位范围也在扩大。

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工具横空出世,掀起了社会对是否将引发“失业潮”的广泛讨论。

生成式AI工具能聊天、会写诗、写代码,也能处理文本、制作PPT、生成图像、绘制海报,不仅生成与人类创造产物相差无几的内容,还能打破人与机器之间的沟通障碍。它被预言将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高盛集团于今年3月底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随着AI技术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预计多达3亿个工作岗位或将被AI取代。在欧美,办公室行政人员、法律工作者被替代风险最大,可被AI取代的工作比例超过40%;其后被替代风险较高的工作领域还有建筑与工程,生命、物理和社会科学,商务和财务运营等,可被AI取代的工作内容超过1/3。

就业受冲击,这些专业难幸免?

技术进步深度影响劳动力市场,进而也会给相关专业的就业带来影响。近几年金融业的用人需求变化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据媒体报道,随着数字化转型提速,我国银行线下网点的“瘦身”趋于常态化。自2022年以来,商业银行已经有超过2600家网点关停。与之相伴而来的是行业减员。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员工规模最大的国有六大行中,5家大行员工数量均较2020年末有所减少。

《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的研究也发现,除了疫情影响外,近年来金融业的业务不断调整优化,初级岗位(如银行柜员)逐渐趋于饱和,本科毕业生在金融业就业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21届(7.2%)较2017届(9.0%)下降1.8个百分点,这也对相关专业(以金融学类为主)毕业生去向落实带来了一定挑战。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学类专业毕业生规模较大。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金融学专业年均毕业生人数在7万以上。但不同院校间培养质量差异较大。对此,就业蓝皮书建议,相关院校(特别是以往扩招较快的地方院校)需合理调控金融学类专业的规模,并持续改进人才培养环节,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那么由于AI技术的升级和广泛应用,最可能波及哪些专业?

根据麦可思-中国2021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数据,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有可能最先受到冲击。因为这些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最主要从事的,就是行政、助理、文员等一类最易被AI替代的岗位。

事实上,在近五年本科专业撤销名单上,部分专业被撤销的数量也的确排名靠前。

不过,这些专业并非不再有开设价值。

IBM公司CEO就表示,一些人力资源职能,比如评估劳动力构成和员工生产力等“更高阶任务”,在未来十年内可能不会被AI取代。

此外,IBM还计划用AI来辅助一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工作,包括在客户服务中,用AI帮助人类识别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收集反馈;在市场营销中,用AI帮助人类分析市场趋势、制定策略、评估效果等。

可见,未来相关领域依然对专业人才有需求,只不过将更加注重从业者借助AI,利用各自的优势高效率解决问题。

专业设置加速布局“智能领域”

技术进步不只“抢走”工作,它也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表示:“未来大量的工作其实是要实现人机协同、人机配合,该类工作也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开发出的新岗位。”

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举例,诸如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人员、维护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工作人员、从事于个性化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从事于技术传播的人员等,将成为AI技术广泛应用催生出的新职业。

为顺应AI技术革新下的就业转型,高校在相关专业领域正加速布局。

自2018年35所高校首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以来,带有“智能”等字样的专业便频频出现,比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等等。其中,人工智能专业开设数量最多,截至目前开设高校已达到495所。

留给高校的新课题

今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的工作目标。

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人才培养供给的重要参考之一。

当市场发出人才需求信号,能够快速反应的高校势必将抢占先机。但同时需要注意,如果高校在开设专业时只是为了追赶“风口”,并没有在人才培养的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人才培养依然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3个月前,在ChatGTP火爆全球之时,很多高校或许都在关心如何防止学生用AI工具作弊,怎样将这项技术引入教学,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

当AI技术以不可逆的势头颠覆劳动力市场,高校在专业设置及其培养方面该如何快速做出响应,则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齐萌 张智. 人工智能抢夺打工人饭碗?IBM宣布用AI取代7800个岗位[EB/OL]. [2023-05-04]. 华夏时报.

[2]裘雯涵. 高盛报告:全球3亿岗位可被AI取代,哪些工作最危险?[EB/OL]. [2023-03-29]. 上观新闻.

[3]杨井鑫. 银行网点“瘦身”[EB/OL]. [2023-02-17]. 中国经营报.

[4] 杨雨欣 杨婉新 蔡雨婷,等. 新增涉“数”专业大比拼,鲁粤鄂居前三[N]. 《中国科学报》, 2023-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