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再起 “失落”的老牌目的地如何重生?

来源:执惠 发布:2022年02月24日 作者: 人气:93506

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

2月18日,香港录得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及阳性检测个案突破6000例,创单日新增新高。据健康时报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8日凌晨零时,本轮疫情已有50人于香港公立医院离世。

香港疫情反复,旅游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数据,访港游客人次由2019年的5600万人次,一路下跌至91398人次,旅游业降至冰点。一边是靠政府补贴苦撑的香港旅游业,另一边,同为特别行政区的澳门2021年游客人次回升30.7%至770万人次,二者何以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内忧外患下,曾经辉煌的香港的旅游业又将何去何从?

香港旅游“归零”时代

近期,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在“防疫抗疫基金”下支援旅游业的第七轮资助计划,拨出约4.34亿港元,支援包含旅行代理商及其职员、主业为导游及领队的自由作业持证导游及领队、以接载旅客为主的旅游服务巴士司机、酒店、邮轮等。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2月14日表示,特区政府过去对旅游业的多轮支援总共涉款约34.2亿港元。

但来自政府的补助无法挽救旅游业的颓势。疫情以来,东怡旅游、捷达假期、星晨旅游、安运旅游、康泰旅行社等旅行社先后宣布清盘,其中不乏老牌连锁旅行社。邱腾华表示,香港1700多家注册旅行代理商中,约有100间已经结业。

香港航空龙头国泰航空的亏损更为严重,根据财报,国泰航空2020、2021年亏损分别达到216亿港元及56-61亿港元。而复苏迟迟未至,国泰航空一面依靠港府输血生存,包括花费214.5亿港元认购国泰航空优先股以及认股权证,同时提供78亿港元贷款,总计近300亿港元。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断臂求生,2020年10月,国泰港龙停止营运,国泰航空宣布重组并实行大规模裁员。

作为香港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内陆游客长期占据访港人次的七到八成,而这一客群的大幅下滑是香港市场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自2020年2月8日,所有经内地回港的旅客及港人,需隔离14日。封关两年以来,尽管期间采取了多项措施减少限制,但人员往来成本仍高昂,阻碍跨境人员流动 。香港旅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内地访港游客约270万人次,较2019年的4300万人次下降93.8%,而2021年则进一步下跌97.6%至65694人次。

久未通关,港澳旅游的冰火两重天

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澳门,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走势。澳门自2020年7月15日起通关,从粤澳口岸进入广东省人员不再实行集中隔离14天医学观察。8月11日,国家移民局发布公告,分步骤恢复办理内地居民赴澳门旅游签注。澳门作为第一个开放旅行的境外目的地,成为节假日内地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2020年,澳门入境游客约590万,同比下降85%,2021年回升至770万,同比上涨30.7%。

null

图片来源:澳门旅游业界网站

为吸引内地游客,澳门推出了一系列营销促销活动。刚刚过去的春节,澳门旅游局推出了金龙醒狮贺岁、花车巡游和烟花表演等系列贺岁活动,并与航空公司、电商、线上旅游平台合作,向内地旅客提供机票、酒店住宿等一系列游澳门消费优惠。春节黄金周期间,澳门总入境旅客逾11万人次,同比上升25.4%,酒店平均入住率为63.8%,同比上升15.2%。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惠于全年旅客数目增加及旅客人均消费水平上升,2021年旅客总消费较2020年增加1倍至244.5亿澳元,留宿旅客消费213.2亿澳元以及不过夜旅客消费31.3亿澳元的总消费分别增加1.2倍及45.6%。

截然不同的走向背后,是否与内地通关是一道分水岭。本地疫情清零和健康码的互通互认是通关的一大前提。健康码的启用,能够在出现病例时迅速锁定重点场所及密接人群,早在2020年5月,粤康码与澳门健康码完成互认,为符合对方绿码条件的人员提供转码,包含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的日期,免除纸本凭证。对比香港健康码,则在2021年12月才正式与粤康码完成互认。但彼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出现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仅完成健康码互认不足以抵抗通关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

此外,高人口老龄化与低疫苗接种率,也成为香港通关的最大阻碍。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2020年人口数据,香港有747.42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60岁以上人口占27.00%,65岁以上人口占18.92%。而截至当前,香港70-79岁人口中仅57.22%完成两针疫苗接种,80岁以上仅28.31%,这一数字在第五波疫情爆发前更低。老年人免疫力普遍低下,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公开信息显示,香港本轮疫情的死亡病例在不断攀升,其中以老年人为多,且多数没有接种疫苗,这一群体也成为疫情防控中最薄弱的一环。

null

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过去,澳门更像是香港旅游的附加目的地,“赌城”、“博彩”是大众对其第一印象,疫情带来的窗口期让澳门有了迎头赶上的机会。近期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支持澳门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顶层规划加上市场机遇,在短期内,为澳门旅游的复苏乃至做大做强,提供了更多可能。

香港何去何从?

疫情无疑是击垮香港的重要因素,但香港旅游业在此之前颓势已经显现。香港旅发局数据显示,游客访港高峰期出现在2018年,达到6515万人次,但2019年该数字同比下跌14.2%,仅5600万人次。

大幅下跌背后,有多重结构性原因。这也意味着,即便香港疫情得到控制且与内地通关,香港在旅游上的优势能否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旅游资源方面,香港正在被内地目的地迎头赶上。过去,香港以“购物天堂”闻名,游客的活动也以消费为主,据香港旅发局统计,2018年访港游客中,内地游客占比78%,为香港的零售业销售额增长贡献了逾一半的份额。据港媒报道,以2016年的统计为例,内地旅客有86%曾在港购物,只有7%及3%到访文化景点及游览绿野风光;长途旅客有19%及9%选择文化及绿色之旅,另有55%购物。

疫情以来,海南免税的横空出世,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下“市内免税店”的涌现,正蚕食着过去香港购物的市场份额,导致其领先优势不再。近年来,香港周边地区和城市大力兴建旅游设施、推广特色旅游,后发优势同样对香港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威胁。

此外,作为香港的地标性游乐景点,香港迪士尼与香港海洋世界在上海迪士尼开业后,遭遇到极大冲击。以上海迪士尼为起点,环球影城、乐高乐园、普德赋等国际主题娱乐巨头在中国内地相继落子,海昌海洋公园、华强方特、华侨城、银基等本土乐园加速拓展,形成全新主题娱乐格局。随着内地主题公园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香港两大主题乐园的定位不可避免地会更加“尴尬”。

旅游资源的不足还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匮乏。多年来,由于香港酒店房间长期供应不足,价格过高,不过夜访港旅客数量要远多于过夜旅客数量,旅客即日来回,省钱用于购物或其他。在景点、店铺及其它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的长期排队,也导致旅游体验大打折扣,尽管短期人气火爆,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旅游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另外,香港地狭人稠,自然景观并不出彩,近年来,香港少有新增大型标志性景点,文化景观也随着香港流行文化的没落而失色,在全球各国流行文化崛起与转向背景下,难以吸引到新的游客前往。

面对外部多层次、多方面的冲击,香港旅游业该何去何从?执惠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照慧认为,香港主要可以从营造政策环境、提升基础设施,以及改善软性服务三个方向展开探索。

1、提高疫苗接种率,尽快控制疫情,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尽可能促进内地和香港人员流动。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政策及资源优势,以及香港国际枢纽的定位,与周边城市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

2、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丰富旅游资源和旅游生态依托既有优势,培育多样化、差异化旅游增长点,如金融旅游、教育旅游、医疗旅游等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形态。

3、在供给和服务层面,改进旅游接待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过去香港并不重视软性服务,相较之下,泰国等东南亚目的地在软性服务方面更为突出。此外,还可以在美食、非遗,以及城市更新等方面深入拓展,打造更多香港独有的新型旅游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