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高光时刻!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多家产业链公司成绩不俗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2020年06月23日 作者:杨洁 人气:97325


    激动人心!根据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办公室消息,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来源:新华社图片

  据介绍,在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异基础上,择机面向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

  二十年磨一剑

  北斗系统今天的高光时刻背后是几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介绍,北斗系统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40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发展的奇迹。尤其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高密度发射组网,而且连战连捷,是真正的“中国速度”。

  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特别是2017年开启全球组网以来,两年半时间高密度执行18次发射任务。

  北斗系统最早的想法在80年代已经提出。1983年,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陈芳允院士就提出了“双星定位系统”的设想,陈芳允院士也是我国863计划的发起人之一。1994年,北斗导航系统正式立项。

  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4年,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启动。北斗二号创新构建了中高轨混合星座架构,到2012年,完成了14颗卫星的发射组网。

  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启动。到2020年,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也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除了诠释“中国速度”外,北斗系统集导航定位授时、星基增强以及精密定位于一体,再加上地基增强等多种功能,可实现实时的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导航定位增强服务能力,提供“中国精度”。

  北斗系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根据国泰君安研究,目前,美国的GPS系统领先全球,但北斗系统正在逐步赶超。单从定位精度来看,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民用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亚太地区精度在5米以内,在增强系统加持下精度可达1米,远远优于GPS全球定位均在10米以内的精度水平;测速与授时精度方面,北斗三号也可与GPS全球授时精度持平。此外,北斗系统通导结合的发展特色为全世界独有。

  助推产业应用新一轮发展

  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意味着北斗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重大推动力;也意味着北斗全球服务的功能和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北斗应用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也将更上一层楼。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秘书长张全德介绍,2020年北斗全球系统全面建成之际,北斗将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七大服务,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所提供的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将为北斗高精度的泛在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而短报文与移动通信的结合,也将有望使短报文应用在手机市场有所突破,开启大众规模化应用之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办公室消息,目前,北斗的服务由北斗二号系统和北斗三号系统共同提供,2020年后将平稳过渡到以北斗三号系统为主提供。下一步的计划是到2035年,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时空体系。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上个月发布的《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将近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预计2020年产业总体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北斗应用正在迈向“标配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已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导一体化芯片,智能手机已成为卫星导航系统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截至2019年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手机有400余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近300款。

  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含智能手机在内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已超过7亿台/套。

  “北斗+”和“+北斗”应用也深入推进,近几年来,北斗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电力应用、农业、测量测绘、市政管理等领域。《白皮书》介绍,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北斗标准在各行业的国际化也正在顺利推进。国泰君安分析师介绍,北斗标准的国际化正逐步渗透到民航、海事、移动通信、船载设备、电力等细分领域,并细化落实。2019年,北斗国家标准和专项标准陆续发布,并已经走向国际。例如,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预计于2020年可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北斗中轨搜救载荷相关标准文件制定和入网测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首个北斗船载终端检测标准通过了国际电工委员会审议。

  产业链成绩不俗

  根据《白皮书》,北斗三号卫星部组件已实现了100%国产化,卫星核心的元器件也全部实现国产化。我国实现了卫星导航基础产品(天线、芯片、板卡、接收机)完整的产业链,多家产业链公司已取得不俗成绩。

  据了解,司南导航、北斗星通等公司占据高精度芯片市场的较大市场份额;接收机制造的厂商如中海达华测导航都已在产品中推广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卡;天线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北斗星通子公司华信天线垄断;海格通信北斗三号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射频芯片在用户实物比测中成绩第一,实现北斗三号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基带芯片率先一次性流片成功。

  此外,中国长城、中国卫星、四维图新合众思壮航天科技等公司也均涉及北斗业务。

  不少公司均在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北斗组网成功将带来积极影响,将进一步完善产品、赋能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