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强劲发力大众旅游如火如荼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2017年05月03日 作者: 人气:716


当中国旅游与又一个“五一”假期相遇,全国各地游人如海的景象背后,凸显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活力。


    刚刚过去的3天假期,旅游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色。受天气晴好,产品供给丰富,市场秩序、安全引导及公共服务保障全面加强等因素综合影响,全国各地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国内旅游市场供需两旺,一片红火。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一组组亮丽数字,展示了假日旅游旺盛的消费潜力,反映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


    红红火火背后,是全域旅游大供给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五一”假日期间,各地旅游发展态势——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得到了一次集中而全面地诠释。国家旅游局强力推动的“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落实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增加产品供给”全域旅游供给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往景区型产品一家独大逐渐被多样化的目的地产品所取代,园区型产品异军突起,各种新业态产品全面开花,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古城古镇游等产品持续火爆。


    园区型产品异军突起。假日期间,各地的度假区、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人流如织,各种实景演出座无虚席,旅游产品供给的极大丰富,对接了人们广泛多元的旅游需求,释放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目的地产品升级换代。青山绿水见乡愁,五月乡村游更娇。传统旅游城市迎来大量游客的同时,作为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暮春旅游季的乡村旅游大放异彩。各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文化街区都成为游客聚集地。


    自驾游产品持续火爆。分析显示,今年“五一”,城市周边游、乡村游依旧成为游客首选,自驾游异常火爆,赏花、采摘、游园等活动备受青睐。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乡村环境不断改善,走进乡村、品味农韵、回归自然成为市民假期首选。


    旅游消费技术升级。技术的变革也推动了旅游消费升级。在全国各地乡村、古镇,新媒体新技术的升级,成为游客消费的一大助推力。


    井然有序背后,是全域旅游大管理

    曾几何时,假日经济繁荣的背后是热点景区接待人数超负荷、秩序混乱,冷门景区门可罗雀、经营惨淡。为此,国家旅游局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大众旅游时代假日旅游管理。从今年“五一”假日市场秩序来看,全域旅游管理的理念和效用得到了有效检验。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假日旅游,最重要的是游客安全,最需要用力的是市场秩序。而这两者的背后,其实是各种信息的畅达、各种措施的给力。


    节日期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北京带队值班,通过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对国内重点景区实行动态监控,各地旅游部门也加强值班值守。


    “五一”前夕,国家旅游局在江苏无锡召开了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全行业要紧紧围绕全域旅游这条主线,突出安全生产这个主题,始终把旅游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集中精力组织开展旅游安全“四大专项整治行动”,即狠抓“旅游包车安全整治行动”“高风险项目安全规范行动”“景区流量控制治理行动”“出境游安全提升行动”。同时要注重长远,持续发力,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旅游安全监管、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宣传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建设、法规制度建设等各项工作。要狠抓纵向监督指导,狠抓横向督促协调,切实抓好企业监督检查。


    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的20起典型案件。其中,涉及不合理低价游案件10起,未签订旅游合同案件5起,指定购物场所案件2起,其余3起分别为擅自增加自费项目、非法转让经营许可以及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以上处罚结果均列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并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公共服务保障出行。“五一”期间,在国家旅游局引导下,各地多措并举应对人流高峰,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游客出行。旅游全行业始终把安全放在假日工作的第一位,确保旅游市场安全平稳。针对“五一”小长假特点、旅游安全和市场形势等,国家旅游局假日前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五一”假日相关工作的通知》和《“五一”出游安全提示》。


    信息发布及时有效。为满足游客出行的信息需求,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加大新闻宣传报道力度,加强旅游信息提示,传播文明旅游理念。假日前夕,国家旅游局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提示游客要规划好行程安排和出行线路,尽量选择错峰出行,做到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流量控制安全有序。针对可能出现的重点景区游客爆满,安全保障压力加大等特点,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落实景区景点游客承载量监控要求,倡导通过各种渠道预约游览,及时广泛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做好高峰时段游客疏导控制。


    文明旅游全面提升。“12301”旅游服务热线24小时线路畅通,一些热点景区旅游警察24小时在岗值班,一些地方旅游巡回法庭随时服务,而旅游文明宣传倡导也更上层楼。“五一”假日期间,国家旅游局和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文明旅游引导;“12301”旅游服务热线增加接线人员,确保24小时线路畅通,在接到相关咨询、投诉、举报后,迅速处置,及时转办。较往年同期相比,咨询电话所占比例上升,投诉电话比例明显下降。


    整体提升背后,是全域旅游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旅游局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全国旅游业改革发展,中国旅游业在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实现了大量突破。


    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的连续、密集报道显示,“厕所革命”等改革措施和成果,在今年“五一”出游高峰中得到了大量关注,游客纷纷点赞。


    “厕所革命”引领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各地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狠下工夫,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着力解决游程中“找厕难、如厕难”等问题,提升了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


    “1+3+N”旅游管理,成为市场秩序好转的一大利器。和旅游厕所获得大量关注一样,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监管,成为此次假期游客满意度上升的一大因素。假日期间,国家旅游局组成多路旅游市场检查组,开展“春季行动”,赴广东、天津等地检查旅游市场秩序。


    “和人民群众广泛、持续的出游需求相比,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而对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则要通过行业管理的改革创新来解决。”


    在产业发展上,来自各地的信息表明,全域发挥“旅游+”功能,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也是假日旅游火爆的强大支撑。假日期间,在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后,航天旅游成为新的热点。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旅游+”正以强大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这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既为旅游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事实上,无论是近年来2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还是在多个省份、数十个地市设立的旅游巡回法庭,都是行业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可以说,旅游产业的全面改革成果,在“五一”假日旅游市场和管理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假日旅游管理是全域旅游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五一”假日旅游市场的火爆,充分显示了假日旅游市场旺盛的消费潜力,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旅游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全国旅游行业将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假期旅游消费特征和供求平衡机制研究,加大创新性旅游产品供给力度,进一步提高假日旅游应急保障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