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黄”的山在哪里?

来源:地道风物 发布:2019年12月04日 作者: 人气:78456


黄山的别致自从被徐霞客发掘以来
一直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青睐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天下第一奇山
中华十大名山
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属于黄山的这些名衔都昭显着它自然颜值的独特和人文气质的深厚
▲ 《中国国家地理—— 选美中国》发布的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黄山排名第五。
千年之前,哲人就将他们的思想与志向寓于山间,便有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的感悟。 韶华荏苒,当今的游人依照先人诗词歌赋中的指示浸润于山野,为的是在远离城市的山岳中接受大自然的包容,感受
“登山则情满于山”
的精神依归......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自然的情怀从未与山割离。 黄山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直颇受世人的青睐。
▲ 为您呈上黄山全年各气候景观观赏指南(via.中国天气网)
从无人问津的荒蛮之地到如今的名胜景区,黄山经历了什么呢?
01
拓荒
千万年间,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的黄山静矗在安徽省的南端等待着人们的造访。
▲ 黄山的地理位置示意
追溯到最早攀登黄山的人,应该是中华的“人文始祖”——黄帝。传说中轩辕黄帝为了长久的造福苍生,不辞道阻且长到当时的“黟山”炼丹,继而羽化成仙。人民为了纪念黄帝的恩德,就将“黟山"改名为“黄山”。
▲ 黄山因山色得名为“黟“,因黄帝易名为“黄“
之后的数千年间,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徽州打卡黄山。从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到诗仙李白,从天涯旅人徐霞客再到现代文豪老舍、郭沫若,甚至是新中国的功勋陈毅将军与周总理……无一不曾赞誉黄山的惊奇秀美,黄山也见证了华夏历史的沧桑巨变。
▲ 风起云涌,黄山静看历史更迭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是邓小平游历黄山后作出的指示。这次“黄山谈话”开启了黄山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大幕,自此,黄山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怀抱接纳来自全球的游客。
尔后数十年间,铺装道路、架设高铁,黄山再也不是“云深不知处”的山野之地。
▲ 黄山与五岳旅游优势对比示意(以各景区配套设施的最优值为100,进行7个类目的横向比较计算)
安徽
对这张名片的推广远没有止步。 1987年,黄山这个名称被运用到更大范围的徽州地区,包含
三区四县
的黄山市正式落地。
“徽州更名事件”
在带来争论的同时,前往黄山的游客数却是肉眼可见的暴涨。
蜂拥而至的游人为这片崎岖贫瘠的土地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收益。 以黄山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已成为整个地区经济的重要保证。
▲ 安徽省各市GDP总值排行以及黄山市产业构成示意图(2018)
为了保护黄山以及脚下的古村落最自然和原始的风貌,黄山市并没有发展重工业。年生产总值的触底换来的是全省唯一以第三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城市。这样的产业结构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实属先进,足以窥见出黄山带给整个地区的经济价值。
黄山所蕴藏的风景宝库,源自于它亿万年来与大自然的冲撞融合。与此同时,它与徽州儿女相互成就,孕育出了最浓厚的人文气质。
02
开山
从震旦纪到石炭纪之间,海水在黄山地区循环往复的到来使得黄山上方沉积的岩层剥蚀殆尽。而岩浆一次次地侵入凝结与板块间的碰撞,造就了黄山的72群峰。
▲ 群峰延绵,勾勒皖南的轮廓
黄山形成后,又经历了冰川搬运、剥蚀、侵蚀等作用使山体改变了形态,便呈现出怪石嶙峋的独特景观。
黄山的怪石以多著称,目前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余处,其名称来源于各自的形态与中国神话故事的结合。怪石点缀在黄山的各个峰群中
有的大如山峰,
▲ 怪石“梦笔生花”——相传是李白醉后丢下的毛笔
有的小如盆景,
▲ 怪石“猴子观海”
作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怪石形态各异。 再加上中国历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审美情趣,让一块块石头“活”了起来。
03
取水
黄山地区共有河流600余条,由于黄山山脉横贯全市,将黄山市分为南北两坡,流域面积分别为7569.93km和2264.1km。
南坡有流向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和流向鄱阳湖流域的昌江水系、乐安江水系; 北坡有直接入长江的青弋江、秋浦河两大水系。
▲ 黄山水系示意
充沛的水汽与山高谷深的地形造就了黄山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高山多雨,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对于游客(尤其是经常遭受高温的江浙沪游客)来说,是十分理想的避暑胜地,更重要的是,它造就了黄山的另一个绝景。
水汽受地形抬升或滑坡时,极易遇冷凝结而产生上下不规则的流动,产生云雾天气。 黄山一年中的雾日可达260天,当雾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时,就会出现黄山首屈一指的云海。
▲ 望中汹涌如惊涛,天风震撼大海潮。—— 《黄山云海歌》
但凡高山,大部分都可见云海。东有泰山,西南有峨眉山与梵净山,甚至距离黄山不远处庐山的云海都名盛中华,为何黄山的云海是“天下一绝”呢?
首先,唯独黄山瑰丽的云海被山峰分为了五片海域。 每一片海域中,云海的风格姿色都不尽相同:
南海浩瀚辽阔,山色沉浮;
北海可与日出辉映,浮光跃金;
东海所及之处皆无遮挡,惊涛骇浪一览无余;
西海与落霞长天一色,光彩熠熠; 四海中间的
天海,海拔较高但地势平坦,可统观五海烟云,置身云中,宛若仙境。
有时西海云遮雾罩,而东海却是青烟飘渺,北海又是晴空万里,一览众山小。 游客为了欣赏云海而上下奔波,被称为“赶海”。
黄山——崇山间的弄潮儿。
▲ 黄山海域分布示意——《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其次,云海形成时,黄山的七十二峰与峰丛间的千沟万壑都淹没其中,只剩几座高峰成为了浩渺云波中的孤岛;翻涌时,各山峰若隐若现,如同迸溅的浪花;散落时,流云流连在诸峰之间,变幻莫测……这是其他形单影只的山岳景区所莫及的动态景色。
黄山——将云海.jpg变成云海.avi
▲ 文章只能为您显示中配版——黄山云海.gif (via.新浪)
最后,由于黄山的雾日多,再加上黄山云海分布的范围广,所以能够看到壮美云海的几率十分高。四季皆有的黄山云海,是其他景区不能比拟的。
在黄山,一次性看够云海。
▲ 冬雪与云海交相成趣
水资源给黄山带来的第二个礼物是温泉。
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返老还童,羽化飞升,黄山温泉又得名“灵泉“。 黄山温泉中含有的重碳酸以及钙,镁,钾,钠等多种矿物质对消化、神经、心血管,尤其是皮肤病等病症都有一定实际的功效。 在中国为数不多的高山温泉中,黄山温泉既保持着自然原貌,周围又有种类繁多的自然景观,黄山可以说的上是养生游客的超高性价比目的地。
▲ 山有灵砂泉色红,滌除身垢信成功——《题黄山温泉》(via.马蜂窝)
04
造苍生
黄山最高峰海拔1864m,垂直的温度带造就了黄山动植物资源的丰富多样。 其中,就包括游客慕名前来观赏的黄山松。
▲ 黄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
黄山松是中国最特有的松树之一,也是植物学上的一个独立品种。 在种子钻入到岩体裂缝中后,他们的根系开始缓慢生长,并能够分泌有机酸逐渐溶解岩石,为自己在恶劣环境中找到生长的温床,同时吸收岩石中的水分与矿物质,为自身补充营养。 另一方面,为了与崎岖的山势和堆叠的悬崖峭壁合衬,黄山松中的大多数只在山体的对侧出枝并柔韧出不同的形态,为自己汲取阳光与生长的空间。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又为创造力丰富的华夏儿女构筑了想象空间,黄山可数出名字的松数达百余棵,它们独具风格,韵味深厚。
▲ 相比于其他品种的松树,黄山松的根系更长,生长周期更为缓慢,形态更加多变
除了黄山松之外,葱郁山林间还孕养了近2000种高等植物,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黄山毛峰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又称徽茶,得名于其鲜叶采自黄山高峰,平均年产2.5万吨。黄山茶始于宋代,鼎盛于明,制作工艺已有千年,在出口后“名震欧洲四、五载”,扬名天下。
因为黄山沟渠众多,水量充沛,山高谷深且岩峭坡陡的自然条件,构成了山泉通畅灌溉,山体遮阴蔽日利于茶叶生长的优渥水土。每逢清明节前,黄山脚下的茶田配合着温润的山泉牢牢地锁住了饮茶爱好者的眼光,吸引着大批“茶奴”前来一品香茗。
▲ 与黄山掩映的毛峰茶田
05
馈人文
黄山作为中国广袤大地上鲜有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馈赠给世人的除了世界级的自然风光外,还蕴含着独步天下的人文气息,甚至是最具代表的中国的气质。
黄山从得名起,就与华夏发展的长河紧密相连。 山峰,怪石的命名紧密地攀附着传统佛道两教。 松树作为黄山最独特的存在,它们就囊括了众多的中国精神。 从生长叹其顽强坚韧,捍守气节,从名号赞其热情好客,海纳百川……
每每提及黄山,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迎客松”,具有800年历史的它已经成为了安徽省乃至中国的名片:
《黄山迎客松》
的画幅多次作为国礼被赠予给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 周恩来总理青睐的铁画《迎客松》至今是人民大会堂中最受偏爱的“合照背景板”……
▲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迎客松》铁画前与国际政要合影留念
这些画作描绘着黄山的神妙绝伦,它们的背后是黄山画派各名家潜心于山水,寄情于笔墨,一次次将这块艺术瑰宝绘成纸上丹青。黄山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
▲ 黄山画派代表石涛所作的《黄山八胜图之一》,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
除了画作之外,多个“国家级“领域都在为黄山代言:
小学语文课本历经修改,现仍保留着《黄山奇松》(课后要求背诵哦)和《爬天都峰》的篇目;
中国邮政在建国以来共发行黄山题材的邮票6次28枚,其中2次为专门发行,4次列入相关专题; 还有黄山题材的邮资明信片单张2种,套装2套……
▲ 中国邮政发行于1963的《黄山风景》套票
甚至,现行流通的50元面值人民币的背景,初定设计也是黄山。 只因在最后环节考虑到缺少边疆和少数民族因素,才更为西藏布达拉宫为背景发行。
▲ RMB设计稿(不好意思没有,请自行想象)
如果说黄山是浩渺的夜空,徽州的古韵就是点亮这片夜空的星辰。
跃然于平面的风景仅仅是黄山慈眼视众生的惊鸿一瞥,更厚重的是以它为代表的徽州气质。
山脚下的皖南徽州古村落留存了大量的古代徽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物,不仅结合了徽州独特的地形地貌,并且受到了明清时期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徽商以及风水学的加持,有着科学基础以及很高的审美观念。
▲ 黄山脚下的宏村古村落,徽州的静谧与端庄蕴藏其中
除此之外,黄山山间接近四万级的石阶古道,凝固了从唐代到民国徽州工匠的技艺与勤恳;连接盘道的40余座古桥,融合了不同时代徽州的建筑特色;通往各景点的途中,有上至唐代,下至当今,集文化,书法和石刻为一体的摩崖石刻200余处,其中包括李白的手笔, 他们发掘、礼赞、充实着徽州的美……
▲ 名人题字与石刻拉近了黄山与人的距离,遵循着中国人最信奉的“天人合一”精神
以上这些都被列入至黄山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徽州文化、徽派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精神这些地区特有的文化特征,是许多游客探访黄山及周边的第二目的——找寻徽州文化,感受徽州人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
在古代中国,具有气势的大山才能称为“岳”。在视野不断扩大的当代,“岳”已不再是大山的代名词。
天堑般的歧路延误了黄山进入大众审美的时间,但它在游客目光中的千姿万态从未缺席。或许让黄山火爆的,是其亿万年中修炼出的“感染力”。矗立于徽州,静看无数游客来来往往。却又在无形就传达出:
山川景观的感觉力,松石情态的想象力,徽州韵味的理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