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园省 四季皆可游 贵州旅游消费扶贫显成效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2019年11月25日 作者: 人气:72548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5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费扶贫的倡议》。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各地各部门持续发力、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战场之一,同时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省份之一,贵州省近年来积极推动消费扶贫,尤其是注重通过旅游消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取得了切实成效。

  贵州围绕加快建设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目标,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走出了旅游消费扶贫的贵州路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贵州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89.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前有3500多个村寨发展乡村旅游。

  “靠山吃山” 发挥山地资源优势

  10月30日,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贵州兴义开幕,其间举办了自行车、徒步、热气球、露营、野钓、攀岩等活动。“我家客栈房间早就被预订完了。”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纳灰村村民罗益素介绍,大会期间举办的兴义万峰林国际徒步大会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嘉宾、游客前来,村内人流如织,客栈、农家乐生意火爆。

  贵州92.5%以上的国土都是山,峰林、瀑布、溶洞、峡谷遍布,是世界上喀斯特山地分布最广的区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贵州依托独特的山地资源,加强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山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山地旅游。

  “贵州立足山地资源,高度重视山地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结合部、实现后发赶超的突破口。”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在2019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式上说。

  近年来,贵州制定出台《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印发《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全面补齐高铁、高速、航空等山地旅游交通设施短板,优化山地旅游产业总体布局,推动山地旅游产品迈向高端,发起成立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了山地旅游相关标准。

  瀑布、溶洞、奇山等自然风光,加之夏季凉爽的山地气候,使贵州成了知名避暑度假目的地,而温泉、滑雪、漂流、山地自行车赛、越野跑、滑翔伞等山地旅游业态,引得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山成了贵州的“金窝窝”,群众因山地旅游增收致富。铜仁云舍村在梵净山的带动下,游客量很大,村民们开设农家乐和民宿客栈,销售土家风味美食及手工艺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安顺石头寨依山傍水,民族风情浓郁,在黄果树和龙宫景区的带动下,乡村旅游扶贫卓有成效。

  融合发展 “旅游+”聚合联动

  “旅游+”是贵州推动旅游供给提质升级、拓展旅游消费扶贫的重要手段。

  “这里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最吸引人。”谈及西江千户苗寨,安徽游客宋茜表示以后还会去。西江千户苗寨以苗族原生态文化为依托,将长桌宴、高山流水、芦笙舞等民族特色融入旅游中,增添景区魅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成了贵州“旅游+”的生动案例。

  “旅游+”是《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下足‘融合’功夫,做好‘扶贫’文章,大力推动‘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服务业’‘旅游+文化’‘旅游+大数据’深度融合。”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在第十四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上说。

  贵州大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催生了未来方舟、花果园、时光贵州等文旅综合体,形成了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金沙溯溪大赛、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旅融合品牌,孕育了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石阡温泉等温泉康养项目,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品质更加优良。

  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葡萄沟盛产葡萄,每年七八月份,许多游客陆续来观光和采摘,带动了当地葡萄销售和农家乐发展。安龙县笃山镇,因国际攀岩精英赛、皮划艇、山地越野车等大型赛事相继举办,当地农家乐、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

  营销发力 叫响“山地公园省”

  11月20日,贵州在成都举办2019年冬季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启动仪式,发布相关优惠政策,重点推广贵州温泉游、滑雪游、乡村游、红色游等专线旅游产品,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冬游贵州宣传热潮。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贵州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着力于精准营销,积极对外推介,并依托自身资源,持续送出旅游“大礼包”。2017年至2019年,贵州连续三年送出“清凉大礼包”和“暖冬大礼包”。

  有业界专家表示,贵州出台优惠政策,压缩盈利空间,让利于游客,大流量引客入黔,带动了“吃住行购”等旅游配套行业的发展。

  同时,贵州积极在各类媒体上投放旅游广告,举办各类节庆活动,高密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旅游品牌,使得“山地公园省”广为人知,“多彩贵州风”风行天下。

  如今,游客来贵州不再局限于黄果树、百里杜鹃、小七孔、织金洞等传统知名景区。“春赏花、夏避暑、秋风情、冬康养”的四季可游、全域可游布局,使游客无论何时来贵州、无论去贵州何地,都可以欣赏到别具特色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

  从“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转变,旅游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释放了巨大的扶贫带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