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态合一”发展全域旅游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2017年04月06日 作者: 人气:572


    全域旅游区别于以往以“景区景点”为载体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是区域旅游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全域旅游通过全要素旅游化、全产业链旅游化、全过程旅游化,最终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全域旅游需要涵养好生态、提升好业态、融合好文态、优美好形态,以“四态合一”的完美境界,即以“文化”塑魂,以“产业”兴县,以“生态”涵养,以“形态”升华,构建外表有“颜值”、内涵有“气质”的复合型新空间,拓展旅游发展新天地。


    一、彰显特色,融合文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可以在融合中达到提升和共赢,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借助文化力量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是增强一个地方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文化是一个地区最好的资源,要立足“不卖最好卖不同”,找准文旅相融、以文促旅的切入点,围绕深入梳理地方文脉和文化源流做文章,依托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红色文化、多姿多彩的生态文化和多元包容的宗教文化,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坚持“有题必作”“小题大作”“大题炒作”“无题创作”,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着力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在本土文化中提炼创造出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文化品牌,全面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把丰厚文化资源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有效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精神追求,不断提升一个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的文化品位。


    二、革新供给,提升业态

    旅游业态是一个涵盖旅游产品的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产品特色等多方面的综合概念,指提供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营业形态的总和。当前,一方面,国内很多地方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大众化、同质化产品多,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产品少;满足吃住行的浅层开发多、针对游娱购的深度开发少;低层次消费产品多,有品质的产品少。另一方面,真正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供不应求,这样的结构性矛盾背后,实际上是旅游业态供给不足。“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径,其重点是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域旅游模式下,要致力于构建“1+N”的旅游业态体系,明确区域内的主打旅游产品,加快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与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和修学旅游等专项旅游并重的产品格局,着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业态体系,最终要形成以核心旅游产品为主导,以多样化旅游产品和相关业态为支撑的发展格局;要全面对接、精准匹配大众旅游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要真正以业态创新、业态革新、业态更新和业态融合为基础,做到基础创新、市场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要主动迎合整个旅游产业正出现的分众化、体验式、精细化的市场特点,着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现有旅游要素的业态体系进行分析、调整、优化、完善,既大力提升人文环境、改善经营环境、完善市容环境、优化交通环境、协调景观环境,又加快发展。促进不同旅游消费需求在“全域旅游”的平台上充分自主选择,带动整个旅游行业的品质上档升级。


    三、绿色打底,涵养生态

    绿色,是一个地方旅游环境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无处不在的美景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底气。着眼保护生态,保持青山绿水,不仅是发展理念的重塑,也是发展方式的重构。要把绿色生态作为一个地方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必须夯实“绿色”根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强化生态保护,大力推进生态培育,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合理进行资源开发;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坚决拒绝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发展,努力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模式。让广大游客和人民群众共享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分享全域旅游的“生态红利”。


    四、突出节点,优美形态

    形态塑造是全域旅游各类资源在三维层面的综合展现,是提升业态、融合文态、涵养生态后的外在表象,也是旅游吸引物的具象形式,国内外全域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均具备特色突出、风景优美的资源形态。在全域旅游的发展大背景下,作为连接景点旅游和乡村旅游关键节点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成为支撑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全新空间。要借鉴瑞士达沃斯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普罗旺斯小镇、浙江丝绸小镇、四川青莲国际诗歌小镇等知名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把握特色小镇“非镇非区”的深刻内涵,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全力配套完善特色小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充分展现“小而美”“聚而合”的特有形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培育一个生态、生活、生产相融合的田园空间,营造一种山清水秀、空气宜人、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使之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聚合旅游功能要素的有效平台,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关键抓手,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节点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