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三年创造社会福利超1300亿元

来源:消费日报网 发布:2019年07月26日 作者: 人气:43739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苗萌团队发布了《共享出行平台社会福利测算研究报告》,通过经济学计量方式,首次精确衡量了共享出行平台创造的社会福利,量化了平台对用户美好出行的实际提升效果,肯定了共享出行平台对人们美好生活的贡献。

报告发布当日,汉青研究院召开了“共享出行经济社会价值”的学术研讨会。会上,汉青研究院助理教授苗萌介绍到,此次研究报告,为了更加精准测量共享出行平台的社会福利价值,通过以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为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测算方法和模型,通过2016-2018三年各城市逐日乘客数量、司机数量、应答时长、接驾时长、计费时长以及交通状况等相关完整数据,对共享出行平台所创造的社会福利进行的测算。希望此研究能为测算共享出行平台的社会福利价值提供参考,也为政府部门相关监管政策的改革提供实证支撑。

研究显示,滴滴平台三年累计创造1304.9亿元社会福利,大致相当于成都一年的财政收入。在社会福利的市场参与者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福利创造大致呈2:1关系,滴滴平台共为消费者(乘客)创造了886.4亿元剩余福利,为生产者(司机)创造了418.6亿元剩余福利,即消费者实现了更大的福利价值;从城市分布看,一线城市社会福利创造效应最大,其中,北京市创造的社会福利最大为181.6亿元,其次为成都、广州、上海的94.8亿元、71.3亿元和57.4亿元。


共享出行平台社会福利分一、二、三线城市情况(亿元)

报告中,最吸引与会者的结论之一是,“兼职司机具有更高的福利创造率”。研究发现,每增加10万名司机,乘客平均等待时长将下降8.7秒,而每增加10万名兼职司机,乘客平均等待时长将下降13.2秒,作为高峰时段的“运力担当”,兼职司机共为平台创造了31.9%的社会福利。

相比专职司机,兼职司机的最大特点是波动性更大,其表现出很强的出行峰谷规律性——早晚高峰期间,兼职司机的劳动力供给远远高于其他时间。这使得兼职司机直接缓解了早晚高峰期消费者高涨的出行需求,显著缩短了高峰期乘客较长的等待时间。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兼职司机通过直接帮助消费者解决早晚高峰“出行难”的问题,极大地缩短了消费者的等待时间,从而产生了更大的边际福利贡献。

无独有偶,网友们在近日网约车平台发布的顺风车整改征求建议中,也纷纷留言,“作为一直以来的兼职司机,希望在顺风的同时,既能做好自我的保护也能为大家带来安全、便捷”、“国家不是要限制顺风车,而是希望更多规范顺风车的发展”、 “司乘双方双向验证,个人信用度进行筛选,信用高的可以给予奖励或者优先接单。”“拼车路线需要相对固定”、“不走偏僻路线”。

研究表明,网约车兼职司机对社会总福利的贡献度超过30%,福利创造的边际效益明显高于专职司机,应该成为监管政策鼓励的对象。虽然2018强监管背景下,规范发展成为社会共识,然而政策的收紧,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出行难题再现。当前的网约车监管政策基本沿用出租车管理模式,仅允许专职司机从业,既不符合城市潮汐出行特征和共享出行发展规律,也不利于更好发挥网络规模效应作用。

共享是未来出行的重要趋势之一,而共享出行平台将作为信息的处理器、交易的撮合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共享出行服务,也为司机提供全新的就业方向。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博士表示,未来,共享经济将会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与效率驱动,在转型中实现稳步成长,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稳就业、促消费作用更加凸显,合规化和标准化将加速推进。

因此,在苗萌团队的报告中最后建议到,网约车监管政策降低各类违背市场自由竞争规则的准入门槛,建议监管政策鼓励并支持兼职司机合法进入网约车市场,并针对兼职司机特点进行创新管理,依托共享出行平台大数据,按照司机接单单量或时长划分出兼职司机,对其进行备案管理,仅要求获得网约车驾驶员证,不再要求获得网约车运输证。让更多符合安全和服务标准的车辆、司机进入市场,在充分竞争中不断提质增效,为消费者出行创造更大的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