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发委总规划师史静一谈贵州2017年山地旅游业发展新特点新亮点

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发布:2017年03月24日 作者: 人气:723


0.jpg

3月22日,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史静一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 胡蓉摄

 

    3月22日,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史静一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介绍贵州省2017年山地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新亮点,并回答网民关心的问题。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省委省政府决定2016年在全省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并要求充分利用资源大普查成果,做好全省旅游发展规划,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的成果,以及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况。


  史静一:近年来,贵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的重要指示要求,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旅游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这样的形势对我省旅游资源的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旨在进一步摸清全省旅游资源“家底”,通过全面登记、系统分类、科学评级等工作,全面掌握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特征,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我省旅游业持续保持“井喷式”增长打好基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成立了由三位省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的“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发展委等30余家省直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以下称“省旅普办”)设在省国土资源厅。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自2016年4月19日召开动员大会后全面启动,到2017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心下,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旅游发展委抽调相关工作人员,聘请部分资深专家组成“专班”到“省旅普办”脱产办公,并精心组织了国土资源系统的3家地勘局举全局之力投入大普查工作。3家地勘局共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了89支普查队分赴88个县(市、区)和贵安新区开展实地普查工作,共分成438个普查组同时推进工作;各地广泛宣传动员,组织10万普查员爬山涉水、走村串寨,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全省17.6万平方公里17309个行政村(居委会)的外业实地普查工作。

1.jpg

 史静一介绍贵州省2017年山地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新亮点。 胡蓉摄

 

    目前,我省已经普查登记旅游资源82679处,其中新发现51626处,占比62.44%。


  从资源单体分类构成看,其中:


  地文景观类:四级资源203处,五级资源40处;


  水域风光类:四级资源147处,五级资源23处;


  生物景观类:四级资源55处,五级资源25处;


  天气与气候景观类:四级资源7处,五级资源5处;


  遗址遗迹类:四级资源57处,五级资源10处;


  建筑与设施类:四级资源214处,五级资源21处;


  旅游商品类:四级资源39处,五级资源20处;


  人文活动类:四级资源72处,五级资源19处;


  乡村旅游类:四级资源128处,五级资源28处;


  红色旅游类:四级资源58处,五级资源10处;


  山地体育旅游类:四级资源23处,五级资源11处;


  康体养生旅游类:四级资源30处,五级资源3处。


  我省开展的旅游资源大普查,是全国首家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将旅游资源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开展全地域、拉网式、专业性旅游资源普查行动。主要有三个特点和三个亮点。


  三个特点:一是参与范围广。本次普查投入专业技术人员2149人,组建了89支普查队,分成438个普查组推进工作,并通过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发动了近10万名群众加入到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中来。二是分类有创新。本次普查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将旅游资源单体分类分别由8个主类,拓展到12个主类,增加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山地体育、康体养生4个资源主类。三是技术含量高。本次普查采用高分辨率数字影像图作为工作底图。外业调查使用米级定位的高集成度PDA,开发专用外业APP进行信息采集,配合专用内业数据整理软件,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实现了实地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基本同步。


  三个亮点:一是新增资源数量大。在全省普查登记的82679处资源单体中,新发现的资源单体共51626处,占比62.44%。二是重要资源发现多。新发现的51626处资源单体中,优良级(含三、四、五级)资源单体2689处,占新发现资源单体的5.20%。三是扶贫资源类型全。本次普查工作在全省全覆盖的基础上,把极贫乡镇的普查作为重点普查区来安排。许多新发现的旅游资源都位于贫困的乡村所在地,丰富的资源储备为我省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提供了广阔空间。

2.jpg

岑巩县油菜花十里画廊。吴寿静摄

 

    目前,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成,在成果报告的基础上,同步建成了全省旅游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全面、系统地编制贵州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贵州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旅游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按照省领导关于“充分利用资源大普查成果,做好全省旅游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省旅游发展委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成果应用工作: 一是利用大普查成果,优化山地旅游总体布局;二是利用大普查成果,统筹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三是利用大普查成果,推进山地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四是利用大普查成果,强化招商引资和宣传推介工作;五是利用大普查成果,助推旅游脱贫攻坚大决战。特别是这个第五方面,是跟我们省现在最重要的大扶贫工作紧密联系的。本次普查工作实现了贫困乡镇尤其是极贫乡镇全覆盖,很多新发现的旅游资源都位于贫困地区,为全力推进旅游脱贫攻坚大决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利用大普查成果,精准旅游扶贫对象,结合贫困户参与旅游发展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市场、交通和技术状况,分期分批确定旅游扶贫脱贫对象,力争纳入“扶贫云”的旅游扶贫人口达到150万,为深入实施三年旅游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利用大普查成果,精准旅游扶贫政策,探索完善新发现贫困地区群众拥有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新模式,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村旅游规划、培训和营销线路组织全覆盖。其中对20个极贫乡镇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进行整理,用于编制扶贫作战图。


  第三,利用大普查成果,精准旅游扶贫项目,优先支持完善旅游扶贫村寨水、电、路、厕等基础设施,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利用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升级一批休闲农庄、特色民宿、乡旅创客园、农耕文化园和养老养生等项目,促进新发现的特色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


  与此同时,从去年旅游资源大普查工作接近尾声时,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启动了公开招标编制《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的工作。最终确定了由国内一流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巅峰智业为我省编制《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目前已开展了前期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了大纲的编制,近期将在省旅游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向省主要领导进行汇报,预计6月底以前《规划》将编制完成。

3.jpg

麻江县坝芒乡乐坪村,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在开展竞技活动。 罗文刚摄

 

    主持人:刚才听您介绍,《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是贵州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的新一轮全省旅游发展规划。请问这一轮的全省旅游发展规划,将从哪些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研究,《规划》中将呈现出哪一些亮点?


  史静一:首先,我谈一下规划的背景。


  为了适应新常态、新形势下变革发展要求,切实做强我省旅游长板、壮大旅游经济,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由省旅游发展委牵头《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旅游业转型升级、后发赶超之路,推动我省旅游业向井喷式增长、涌泉式发展、内涵式提升迈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山岳成为当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省迎来了山地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2000年,《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我省应该大力发展旅游,2012年《贵州生态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明确我省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如今的《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旅游产业的发动机和总统领作用,贵州山地旅游发展迎来了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其次,我想谈谈这次《规划》会有哪些创新内容。


  本次规划运用了全域视野与未来视野的结合,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示范性,引领全新山地旅游规划再起航。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创新突破:


  一是规划思路的创新。从“公园省”到“国际山地旅游省+旅游经济样板省+人文品质引领省”深化落实,构建三个落脚点、三大体系和三化发展规划思路;从“旅游产业”到“新型旅游经济体系”的飞跃,凝练贵州文化特质,构筑文化意象和风土资本,提升绝无仅有的核心竞争力;从“发呆游”到“生活在贵州”的创新理念;从“快旅慢游”到“快旅散游慢体验”的创新体验。


  二是组织形式的创新。把“旅改组”向“深改组”做实,协调联动各部门、各市(州)同频共振,举全省之力切实推进“旅游+“全新实践,将全域旅游从理念层、产业层落实。


  三是规划体系的创新。“1+N”全新成果体系,即1个《贵州省山地旅游发展规划》,N个“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子规划。


  第三,我谈一下《规划》的总体思路。


  《规划》从“旅游立省”的高站位出发,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在省级层面的创新实践,以旅游为总统领总牵引,紧紧围绕打造山地公园省——世界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与休闲度假胜地的总体目标,明确国际山地旅游省、旅游经济样板省、人文品质引领省的三大发展定位,指导贵州走高效优质内涵式发展之路,立足国际化、旅游+化、品质化三大理念,着眼于构建贵州旅游的世界话语体系、全域旅游经济体系、人文品质内在生长体系。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做大旅游供给总量,着力做精旅游供给质量,全面做优旅游供给结构,努力提升旅游供给效率,实现全省山地观光游向山地休闲+运动+养生+避暑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山地景点旅游向山地公园+度假基地+山地城镇+特色村寨为支撑的全域旅游转变和山地旅游资源大省向山地旅游强省的跨越转变,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4.jpg

 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黔北花海。 罗星汉摄

 

    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0亿元;人均消费达到1250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带动脱贫人口数达到150万人。


  最后,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重点实施的八大举措。


  一是世界级产品高效供给。


  首先要全省统筹“一眼五带”六大抓手。“一眼”即中国贵州风景眼?多彩贵州城,“五带”即千里乌江国际滨河度假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都柳江国家公园”旅游带、南北盘江旅游带。


  其次是创新打造7个世界级旅游IP。即大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大荔波世界遗产旅游区、环梵净山“金三角” 文化创新区、赤水丹霞生态旅游区、百里杜鹃-织金洞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区、大雷公山民族文化旅游区、兴义世界级山地户外运动中心。


  第三是丰富“6+5+4”山地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培育山地运动、山地赛事、温泉旅游、山地山居、山地康养、科技科普六大产品,优化升级山水观光、民族文化、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五大产品,创新文化创意、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旅游交通四类专项产品,落实到100个山地示范基地、100个山地度假综合体、100个山地风情小镇、100个山地自驾车营地、100条国家山地风景道、100个山地旅游体验项目的抓手建设。


  最后是加强贵州定制的高效旅游要素供给。以旅游商品、住宿接待、特色美食3大“定制要素”作为贵州山地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创新融合新老要素,激活全旅游链条经济,实现多元效益、多方收益。


  二是多彩贵州全球营销。首先是塑造全球化品牌形象,编制并实施品牌体系建设。其次是构建以特色山地旅游品牌为支撑的全球营销品牌体系。第三是创新宣传营销渠道。第四是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化营销。最后是做大做精品牌节庆。


  三是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对话。首先是加强国际对话与交流。包括用好“1+N”重大活动平台,建设一所国际山地旅游大学,推出一批全球顶级的山地运动赛事,拓宽国际山地旅游合作领域,出台国际山地旅游优惠政策。其次是构建区域协作机制。主要包括构建长江经济带协作机制,深化北部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进贵州省与周边省市互动。


  四是推进“旅游+”全新实践。协调推进“旅游+”的任务分解和各部门落实。初步拟定推动各部门组织编制17个“旅游+”的专项子规划,制定任务分解表,形成“旅游+”工作实施方案。旅游+交通:建设水陆空旅游交通大格局、低空旅游空中巴士体系和特色交通方式慢游体系,建设贵州特色国际化旅游交通便捷体系。旅游+大扶贫:精准扶贫思路,建设三大旅游扶贫重点区和实施“百千万”旅游扶贫工程,将贵州省建成国家旅游扶贫示范区。旅游+山地高效农业:推进山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打造景观农业、休闲农业、农业商品、科普农业等打造山地旅游共享模式。旅游+文化:打造一批“炫彩文化”旅游体验基地,推行“一县一节”文化演艺品牌,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创意创新。旅游+体育:通过建设山地体育旅游精品示范项目,推动举办各类大型山地旅游体育赛事加强与其他山地旅游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旅游+城镇化:推进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使一批发展势头好的旅游小镇成为“贵州省旅游名镇”,使贵州独特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利用。旅游+金融:通过树立旅游金融服务品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个人金融业务创新、打造生态旅游绿色金融终端服务来积极创新旅游旅游金融产品。旅游+康养:推进养生养老度假区示范项目,发挥民族医药优势,开展中医药养生旅游积极培育一批O2O中医药材市场,将大数据与大健康“姊妹产业”融合发展。

5.jpg

“2016贵州黎平·百里侗寨”国际划骑跑三项挑战赛。 林世祯摄

 

    打造贵阳、安顺、遵义、黔东南、铜仁、黔南、黔西南、毕节、六盘水、贵安新区十个主体功能区,实现旅游+市州全新模式。


  五是旅游经济主体共振激荡。在新型经济体系下,全面盘活政商学民旅游经济主体。做实“旅改组”体制,增强旅游景区发展活力,健全旅游发展考核体系,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全面扶持大众创业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


  六是智造贵州标准。从贵州速度到贵州质量,到智造贵州标准。着力建立国际山地旅游标准,联合国家标准委,借助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平台,打造国家标准、世界标准。建立乡村旅游标准,坚守生态与文化两条底线,做到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高标准打造全国第一个省级乡村旅游标准。逐步推出贵州旅游商品标准、旅游服务标准、旅游统计标准等贵州标准系列。


  七是打造满意贵州质感服务。完善构建主客共享、服务规范化、品牌化、智能化的贵州全域旅游五大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智慧旅游工程,旅游厕所工程,旅游标志牌工程,服务驿站工程,旅游安全救援工程,“多彩贵州”软环境提升工程七大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构建贵州山地全域特色、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工程。


  八是生态文明与绿色旅游。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创新生态资源开发模式,优化旅游资源保护模式,打造绿色旅游典范。


    主持人:听了您那么多对贵州旅游美好前景的描述,我们也深受鼓舞。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贵州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短板,比如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把贵州打造成为“温泉之省”的战略部署,把温泉度假旅游与康体养生产业结合起来,是不是意味着在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方面,温泉产品将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我们省旅游发展委和相关部门为此有哪些举措呢?


  史静一:2016年9月,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我省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中第四项任务就是“加大中高端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提出了打造“温泉省”的具体要求。打造“温泉省”,从战术层面上讲,可以有效弥补我省中高端旅游产品和冬季旅游产品严重不足的短板,从战略层面上讲,这是促进我省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将对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据2016年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现已探明的温泉资源202处(其中91处为自然出露温泉),遍布全省9个市(州)的72个县(市、区),且大多分布在自然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浓郁的城镇附近,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好,发展温泉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掌握的资料,通过钻探地热井,可以保证全省88个县(市、区)均有温泉,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温泉省”。


  早在2008年我省就编制了《贵州省温泉旅游产品专项规划》,但由于开发理念落后,贵州目前已开发的20余个温泉普遍存在开发粗放、档次不高的问题,有的甚至就是一个“温泉洗澡堂”,浪费了珍贵的资源,贵州省亟需通过新一轮的《温泉产业发展规划》来确定全省温泉旅游发展战略,提升自身产品品质,创新温泉产业业态,构建全域温泉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贵州温泉旅游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在贵州发展温泉产业的文件上多次批示,分管领导卢雍政副省长亲自牵头主抓此项工作,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温泉省建设,目前正由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紧锣密鼓积极推进。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


  伴随全域旅游理念兴起,借鉴其他省市成功经验,贵州省需成立高规格的温泉产业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全省温泉资源开发和温泉产业发展,主要工作包括:高规格编制全省温泉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全面调研与整合全省温泉旅游资源、温泉产业项目招商与建设、温泉旅游标准制定以及“地热温泉省”品牌形象的传播推广等。目前,贵州省旅游发展委提出了“贵州省温泉开发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建议名单。其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温泉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政府层面的沟通和协调;专家组负责为温泉规划与开发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温泉规划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发展委,负责温泉规划与开发的日常性事务工作。

6.jpg

 福泉市牛场镇桃花盛开。 苏代红摄

 

    二是公开招标选定一流规划单位。


  高规格编制《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是为全省温泉旅游业作的长远谋划和设计,是指导全省温泉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行动纲领,这直接决定了贵州温泉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格局。为此,我们拟邀请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来参与全省温泉产业的顶层设计。目前,省旅游发展委已与国内几家著名的旅游规划公司接触,并请有关资深旅游专家帮助推荐有实力的规划公司关注贵州省温泉产业发展规划。招标程序已经全面启动。


  三是《规划》基本思路。


  此轮温泉产业发展规划,省旅游发展委初步提出了以下编制思路:


  (一)国际眼光,全球格局


  从国际国内温泉发展的大势着眼,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开发理念以及成熟的开发模式,系统分析贵州温泉发展的核心优势,从总体定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产品构建、空间布局、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研究。通过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品质国际化,实现国际品质战略,引领新形式下中国温泉产品创新与温泉产业发展方向,推动贵州温泉旅游资源合理有序开发,促进贵州温泉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国际高度和理念塑造贵州旅游名片,建设世界著名的温泉之省,打造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创新力的温泉休闲度假目的地。


  (二)明确痛点,供给升级


  2016年,贵州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 41.2%,全年旅游总收入 5027.54 亿元,同比增长 43.1%。其中入黔游客增长 50%,入境游客突破 100 万人次,贵州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但从应对市场的产品结构供给来看,中高端旅游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旅游供给侧的最大痛点,尤其是中高端的度假旅游产品严重缺乏;从应对市场的产品季节供给来看,冬季旅游产品的缺乏和冬季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足也成为制约贵州四季旅游的主要短板。


  而温泉旅游可以成为贵州旅游的一个引爆点,促进贵州旅游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升级,增强贵州冬季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以高端市场为引领、大众市场为基础、特种市场为补充,大力发展“温泉+”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引领国民旅游休闲度假新生活方式。


  (三)整合资源,产品创新


  贵州省温泉的资源富集度很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息烽温泉、剑河温泉、石阡温泉、绥阳水晶温泉、六枝回龙溪温泉,几乎贵州每一个景点附近都有能消乏健身的温泉。但目前全省温泉产业经济总量较小,呈现出温泉旅游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差、功能单一,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资源利用不高,产品开发初级,开发模式和活动项目雷同等问题,开拓力度不大,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形象,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对其产品进行创新升级。


  贵州温泉具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大多分布在自然生态良好、民族文化浓郁的城镇附近或景区附近,温泉资源和贵州省高品质的山地生态资源、多民族文化资源完美结合,资源组合优势极强。应该充分借鉴世界温泉旅游大国如日本、印尼、芬兰、意大利、法国等和国内台湾、广东、重庆等温泉大省的先进经验,整合温泉及山地、湖泊、田园等生态资源和多彩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开发主题鲜明、特色各异、功能综合、吸引力强的温泉度假产品和业态,实现产品功能的多样化、特色化体验。

7.jpg

游客在从江县洛香镇上皮林村油菜花丛中赏花。 吴德军摄

 

    (四)全域布局,差异发展


  在温泉产业的主体功能分区上,全省层面顶层设计,差异化发展。依托保利温泉、天邑森林温泉、御温泉、明皇御温泉、息烽温泉、石阡温泉等温泉资源为主体,以及现有的乐湾国际温泉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石阡温泉健康养生城为先行示范,推进温泉产业集聚化发展。结合温泉自身的特点以及周边旅游资源的特色培育一大批具有差异化的“温泉+”的休闲度假区,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打造集文化传承、遗产保护、休闲度假、服务支持、产业发展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以旅游度假综合体带动区域温泉产业主题化差异化发展,进而形成全域统筹、差异发展、梯度推进、重点突出的全省温泉产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全域覆盖的温泉旅游度假格局。


  (五)产业联动,体制保障


  以温泉旅游区旅游产业为核心,联动农业、温泉设施用品制造、文化、体育、商业、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多产业共荣共赢,构筑大温泉产业链条,打造一批温泉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引入国内外温泉品牌,培育一批温泉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并给予土地、金融等多种优惠政策。通过温泉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富民强省。


  按照全域旅游、全域共建共享、统筹管理的理念,在贵州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温泉事业部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温泉度假产业和温泉度假区管理体制,在资源管理、政策创新、政府和市场角色定位、开发运营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提出温泉产业发展中生态保护、安全防灾、智慧服务、多部门管理等保障举措,保障全省温泉产业的快速科学发展。


    主持人:这里有一位网友问,贵州现在的交通条件是大大改善了,自驾游非常的便捷,如果线路设计合理的话,基本上三天五天的行程,根本不用走回头路,玩起来真是很爽。可是我们对全省旅游景区景点的了解还是比较有限的,自己做“自驾游攻略”虽然很有意思,但毕竟不够专业。请问贵州省旅游部门能否为自驾游爱好者提供全省自驾游攻略的地图或者推荐一些好玩的线路,谢谢!


  史静一:这位网友的问题问得很好。


  确实是这样的,我省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基础支持。我在单位上接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业界和其他部门的领导和客人,除了对我省高品位的旅游产品赞叹以外,无不为我省便捷的高速公路体系感到吃惊,县县通高速是许多人外地人不曾想到的。当我们向客人介绍我省未来的5-6年,还将在现在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加密规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0000公里时,他们更是为贵州的大发展纷纷点赞。因此我们常常自豪地说“贵州的交通天亮了”!


  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自驾、自助游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随着我省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和高速公路不断加密,自驾游产品的组合方式还将呈现出更加的丰富多彩。实际上,从省到市(州)再到县(市、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已经注意到了自驾游旅游产品,一些市(州)比如遵义、黔东南等地都按照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节庆活动等,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发布了自驾游线路的信息。但是从自驾游火爆的市场来讲,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自驾游游客的需求。一是普通游客不可能掌握所有旅游景区景点的具体位置等信息,二是旅游产品是跨地域的、开放的,自驾游线路一般不会只局限在一个县(市、区),或一个市(州),因此省级层面应该也要定期发布一些高品质的自驾游线路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我在这里就给广大的网友推荐几条刚刚在“中国自驾游路线评选”活动中获奖的自驾游线路,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线路名称,就可以找到具体的自驾线路和沿途风景介绍。


  它们分别是:


  1.中线人文类:黔西南的八音浪哨布依戏。路线设计:贵州行走的巨蟹自驾行游俱乐部荣获金奖;资源管理:黔西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荣获金奖。


  2.中线休闲类:黄龙屯格|飞瀑石寨“纯氧”行。路线设计: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荣获银奖;资源管理: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荣获铜奖。(“黄龙屯格”是指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


  3.短线探访类:寻找天眼|探索地外文明神秘基地。路线设计:中航工业贵州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荣获金奖;资源管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荣获铜奖。(“天眼”是指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即“FAST”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