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丨逛菜市场是最享受的时候,有如追求女人

来源:情客旅行网 发布:2019年05月22日 作者:慢书房 人气:26674

对作家而言,旅行的新鲜感常常伴随强烈的写作冲动,由此产生的大彻大悟不足为奇。从日常微小事物中发现幸福的也有,但能从菜市场出发的并不多。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充斥着小贩叫卖声、油炸小吃的滋滋声和大姐们讨价还价声的地方,除了满足日常饱腹之需,实在想不出更有趣的观看方式。

蔡澜则不然。他将买菜视为一种艺术,不仅挑选食材的过程充满智慧,买菜的快乐会随着佳肴上桌升级,成为不亚于两性关系的享受时刻。

同时,看报这一看似传统的阅读习惯,经由他的解读,也变得温馨且不忍舍弃。

蔡澜,1941年8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

买菜也是一种艺术

广东道和奶路臣街之间的旺角市集是我最喜欢去的一个菜市场。

不要误会,我指的并不是政府建的那座菜市场,而是街上和路旁的小店铺及档摊。第一,它有个性,摆到道路中央,警察每天来抓,等他们走后,小贩摆满货物,大做其生意。

买菜,是一种艺术,和烹饪是呼应的。好厨子不规定今晩要炒些什么,看当天有什么新鲜或新奇的材料,就弄什么菜。

当然,无可选择的酒楼师傅另当别论,而且,菜色一商业化,就失去了私人的格调和热爱,也是极可悲之事。

怎么样能买到好材料呢?以什么标准评定它的佳劣?

这都要靠经验和爱好,没的教的。

像一个当铺学徒,他不是一生下来就会鉴定一件东西的好坏和价值,必要多看,多吃亏,最后才能成为高手。

到菜市场去逛一圈,就像去了字画铺,像进去一个古董拍卖场,必须从容不迫,悠闲地选择。

最贵的材料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比方说猪肉吧。猪排、梅肉条等部分价高,但是一头猪最好吃的方位是包围在肺部外层、俗称的“猪肺捆”。

它的肉纤维短而幼细,又略带肥肉和软骨,味浓而香,是上上肉,也是价格最低的肉。炒、红烧等皆可,滚汤更是一流。

煮完捞出来切片,蘸浓酱油和大蒜蓉,美味无比,试试就知。如遇新鲜者,择而购之,肉贩都会称赞你。

在市场游荡之间,忽然,你的眼睛会一亮,因为你看到一种新鲜得发光的材料,那你的脑中即刻计算要以什么菜去陪衬它,然后便要狠狠下手去买,贵一点也不成问题。

菜市场的菜,贵极有限(贵不到哪里去),少打一场麻将,少输几场马,足够你买任何一样东西。

逛菜市场是最享受的时候,有如追求女人,等到下手去买,便等于上了床。

看报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时代无关

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痛苦事,是等报纸送到。

大清早起身,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打开门看报纸来了没有。明明知道不会那么早的,但总要确定一下才甘心。

读报的习惯已经数十年,不见此君便像身上少了一件东西似的,很不舒服。 虽然有电视新闻代替,但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好吧,别订了,不必让人家送来,下街去买好了。但是不订报纸,遇到外游,秘书忘记替你买个一两天,岂能甘心错过?而且时间宝贵,这一去一进至少要花一小时,还是在家做其他的事好了。

现在报纸已放上网,本来可以在屏幕上一早阅读的,但是感觉是不同的,读报纸要摸它,一页页地掀开,才像样。

人类阅报的姿势非常好看,双手一张,脚一跷,年轻时近看,老来像关公一样拉远,动作很大,够气派。读网上的报纸,像计算机痴儿,小小气。

每搬一次家,第一件事是打听哪个报贩送报送得最早,有些是八点多,早一点七点多,都太迟了。下次找房子租,六点左右的派报服务,方是首选。

因爱报纸,连报贩也感亲切,派九龙城“茗香茶庄”报纸的老兄,十分辛勤,并不把报纸扔在店口,每天恭恭敬敬地交到掌柜处,还来一声早安才走。下大雨,此位仁兄全身湿透,但保护报纸干爽。今天他不来,儿子代替,礼貌地依足他父亲的传递,看得爱得要死。

多数的香港人,都是那么单纯和勤劳。看到这些人,对将来才抱希望,我们千万别忘记从前大家都是这样的。当官的是何许人,朝代换了没有,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