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上广成不了异乡人的美丽新世界?

来源:搜狐财经 发布:2017年03月20日 作者:​赵卿 人气:571


  前不久,朋友就给我安利了一部电视剧剧——《东京女子图鉴》,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看名字兴趣不大。经不住朋友力荐,抱着尝试的心态看了两集,很快路转粉,开始给周围的小伙伴推荐,大家纷纷表示在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将这部电视剧的故事背景由东京切换到北上广,故事的主角由绫换成从三四线小城只身一人去大城市打拼的我们,就是自己的图鉴。

  大城市奋斗好多年,发现自己活成了配角

  这部总共只有11集(一集20分钟)的日剧,记录了女主角绫从20岁到40岁的成长历程。

  出身在日本秋田县的绫,父亲是当地一名银行职员,母亲虽然出生在东京,却放弃都市繁华生活,甘愿在闭塞落后小城平凡度日。绫不理解母亲的选择,不满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愿意与周围的人一样过着一眼望得到尽头的生活。

  她憧憬东京,觉着那是一座遍地都是机会的城市,所以当老师问她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她很坚定的说“想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人”,抽象而又充满欲望的目标在冥冥之中已经决定了她的未来人生路。

  成年后的绫真的去了东京,也一直在践行自己的目标,就像是打游戏升级,她的工作从库存管理经办到品牌策划经理再到GUCCI的品牌经理,工资收入从300万日元到500万日元再到800万日元,出租屋也随着自己的身份和收入变化从三茶到惠比寿再到银座,男友更是从经济适用男到商界精英再到中产阶级。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但绫还是会感到困惑、迷茫甚至不满,如果满足于眼前的幸福,为什么当初要来东京?在事业取得成功后,发现周围同期的小伙伴们早已结婚生子,自己又该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看着自己奋斗了20年、记录了自己全部青春的东京,突然停顿下来的那一刻,绫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从小就一直坚信自己的人生将会非常美好和浪漫,其实只是平淡无奇随处可见的故事而已,自己不是独一无二的主角,而是有成为配角的感觉”。

  这种在大城市中的迷失感,让绫几乎否定了自己的人生,于是她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当初的原点,一个人走在狭长的小道上,不禁放声痛哭,直到碰到自己的高中老师,才找到一直追寻的答案,老师看到她激动的说“真好,你已经成为了让别人羡慕的人啊!”

  曾被问过很多次: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

  看完绫的故事,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自己,就像绫说的——现在的我就是20年后的你。

  好像问过自己很多次,也被问过很多次:为什么要留在北上广?

  原先,总觉着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缘由,这次看完《东京女子图鉴》,再来思考这个问题,发现实际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倒是存在类似于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每一次的选择,自我预期的加强,使我们在路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依赖。

  就拿笔者工作、生活的上海来说,户口、房价、消费一直困扰着在此打拼的异乡人,落户政策是越来越严苛,房价也是越来越高,说现在买不起,以后更是买不起,也曾萌生过退意,想回老家发展,但一看老家的房价,已经是一两万一平了。拿着上海的工资看着老家的房价,觉着买房还有希望,但是想想拿着老家的工资看着老家的房价,何尝不是和现在一样的情况?

  记得去年一线城市房价飙涨,特别是深圳房价上涨时,一篇新闻夺人眼球——一家人卖掉了深圳的一套房,回武汉老家买了三套房,幸福感爆棚。

  无独有偶,北京持续雾霾天,为了小孩的健康,为了从小呼吸新鲜空气,看到蓝天白云,一家人举家迁至云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此类新闻总会吸引公众眼球并引发讨论——到底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对此问题,从正面论证似乎有点困难。不过,此类新闻的爆出本身就说明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类似案例很多,也就不会成为新闻引发诸多关注了。就像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迁至北上广,从来不见报道,原因在于这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不值得一提。

  如果非要用数据论证一下,那么,查阅2015年全国一线城市和二线发达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数据就会发现:国内大多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仍然持续保持人口净流入,而北上广深的人口净流入遥遥领先(参见表1)。所以,“逃离”也不过是大多数人发发牢骚罢了,终究还是舍不得离去。

  北上广为什么成不了我们的美丽新世界?

  虽然人们在持续涌入一线和二线发达城市,能够承受这些城市高房价的人又有多少呢?在此,依然以上海举例说明。

  首先,根据中原的二手房成交均价数据,得到上海2015年底的房价,大概是4.3万元/平。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纷纷呈现大幅上涨,比如2016年底上海二手房成交均价达到了5.9万元/平,涨幅达到了37%。不过,为了方便将房价与后面的收入数据进行比较,这里统一使用2015年的数据。

  然后,根据上海2015年的统计年鉴,查询到5档不同收入群体的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就是一个人的工资、房租等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等剩余的收入。

  假设现在想按2015年底的房价购买50平的住房,如果首付比例是30%,那么首付需要64万元(42766元/平×50平×30%)。然后,拿64万元除以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得到这个群体攒够首付需要的年限,比如高收入群体按10万元的年可支配收入总额,攒够64万元首付大约需要6年的时间(参见表2)。

  中高收入及以下的群体,攒够50平住房首付需要的时间都在10年以上。如果说5类收入群体各占20%,那么80%的人至少需要攒10年的钱才够买一套50平的住房。

  这里面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这里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扣除必须的吃饭、房租等消费支出的钱,相当于不吃不喝攒10年的钱才够首付;二是通常20%的人占了80%的收入比例,也就是说,中高收入及以下群体的占比肯定要明显大于80%,假设这个实际比例是90%,相当于在上海的城镇人口中,9成的人攒够首付的钱需要10年的时间。

  算完这个,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美丽新世界》:

  姜武演的小镇青年张宝根因有奖竞猜中了上海某房地产公司的一套房,只身来到大上海领奖,不料由此引来了一系列麻烦,百般无奈下只好借住远房亲戚小表姨金芳家。金芳是一位精明而又善良的姑娘,父母双亡、一心做着白日梦——嫁个有钱人,可又眼高手低。宝根几经反复,守着一纸承诺始终欲罢不能,不觉在上海扎下了根,白手起家有了一份营生,金芳也突然醒悟,明白了真爱其实就在身边。

  电影的结局是圆满的,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大雨滂沱,宝根生气金芳不信自己中了上海的一套房,冲到建筑工地的土堆上,指着天喊到“如果我说的都是真的,这雨就马上停”,倾盆大雨戛然而止。

  不知这一幕为什么给当时年少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当时还在读书,信奉的是天道酬勤,本能的希望宝根真的能中这套房,和金芳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现在来看,有没有真的中房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电影所传达的是在上海奋斗的希望,有了希望,脚踏实地,也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影片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当宝根将要放弃房子回老家时,正好在地下通道遇到了流浪歌手阿亮(伍佰饰)。阿亮弹唱的正是那首我所熟悉的《美丽新世界》。宝根吼叫着向阿亮抱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阿亮对宝根说:“就等啊!在这个城市里有多少人没有像你这样的希望!”

  表面上看,一线城市对每个想留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都是美丽新世界,这里有良好的教育、完备的医疗、整洁的市容等各种吸引人的因素,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能九成以上的人需要花10年的时间才能攒出50平住房的首付钱。在工资收入增速低于房价增速的10年中,最后剩下的只能是不断磨灭的梦想和不断降低的择偶标准。

  不过有梦想总是好的,不然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呢?对于生于1988年的中年妇女来说,沪漂的日子不会如绫那般顺风顺水,不过至少给了我向上的动力与勇气,Just Keep 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