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神”择偶观 吓得费孝通“绝不找比自己强的老婆”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发布:2019年03月11日 作者:邱田 人气:20123

文| 邱田

1945年3月的《杂志》月刊上有一篇题为《女大不嫁》的文章,其中谈到女性知识越多、学历越高越难以结婚,因为一般社会上“低娶高嫁”的观念,女性越优秀越难以找到匹配的对象,男性与高学历女性婚配的顾虑也更多。在同一期访谈中女作家苏青也认为随着革命浪潮的退却,男性择偶更倾向于选择旧式女性结婚,因为她们更“实惠”。新式女性似乎只适合谈恋爱或做情人,“所以知识女性更吃亏了”。

这种暗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似乎到现在也不绝于缕,每每有优秀的单身女性被亲友指责因学历太高、主见太多而“女大不嫁”,仿佛不懂得“示弱”便难以获取男子的欢心。许多人一想到才女马上就联想到“红颜薄命”,脑海中浮现出风清露愁的林妹妹形象。民国才女们不等同于古代小说戏曲中的“佳人”,也不是用才貌做嫁妆的旧式闺秀,她们是真正受过高等教育,有着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一代新女性。这些女性的择偶标准很高,不但要旗鼓相当,还要寻找感觉,她们看重的不是富贵门第,而是要“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这种难上加难的事情居然还真的有人找到了。

冰心与 吴文藻

林徽因和冰心都是感性多于理性的才女,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力,但在择偶问题上她们选择的都是富有责任感、有学识又不乏智慧和情趣的丈夫。传统的诗人才子型追求者遭到了淘汰。这里涉及的择偶标准除了一般人所要求的踏实可靠、知识女性要求的志同道合之外,还有一些作为优秀女性特殊的需求。

首先是需要接受妻子的异性朋友,给她自由的空间。

林徽因的朋友圈因为“太太的客厅”而变得广为人知,几乎文化界的半壁江山都能在她家的客厅看到。从胡适到张奚若,从周培源到金岳霖,从沈从文到萧乾,林徽因的朋友都是各领域的精英。热情好客的她总是愿意与朋友聊天争辩,进行各种思想交锋。关于林徽因“同时爱上两个人”的苦恼(指梁思成和金岳霖)流传甚广,其实这故事来源是梁思成续娶的林洙,可信度十分成疑。“太太的客厅”的真实情形可以参考萧乾、李健吾、卞之琳的回忆文章,不过是朋友间健康的谈天聚会罢了。

冰心虽然在小说中对林徽因极尽影射嘲讽,但其实她只是没那么外向,交好的异性朋友还是有的。梁实秋和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期来往颇多,曾一起泛舟,一起演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他们通信也很密切,信中聊文学,聊生活,聊八卦,话题无所不至。梁实秋抗战时期住在重庆北碚,将简陋的房屋命名为“雅舍”。冰心寒冬来访,兴致很高,一直聊到深夜,最后就留宿“雅舍”,和女性友人挤了一晚,这可是没有带丈夫和孩子的!梁实秋去歌乐山拜访,冰心向他介绍自己逃难时带来的“席梦思”床垫,当着吴文藻的面,她一定要梁实秋躺上去试试床垫有多软……如果不是有自信和气度的丈夫能够包容吗?

林徽因(前右)与母亲何雪媛(前左)及梁思成合影

其次是家庭以妻子为中心,包容她,尊重她的职业发展。

林徽因和冰心在婚后仍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她们的个性和锋芒,这不得不归功于梁思成和吴文藻。两位才女仍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梁、吴两位是多年的同学加室友,吴文藻还曾谈到梁思成之父梁启超对他的指导。但是他们并不强求妻子也友好往来,不喜欢就不喜欢,互怼也可以。其实林徽因和冰心的共性不少,比如两人都厌恶做家务。林徽因给费慰梅的信中曾直言当她因为写作而忽略家庭时一点也不感到内疚,因为她做了更值得做的事。她不愿朋友觉得自己已经陷入家务琐事当中而荒废了专业。无独有偶,冰心在给梁实秋的信中也抱怨自己的日常生活都在“柴米油盐、看孩子中度过”,她对于自己的“不事生产”很不满意,希望梁实秋常常督促,以免她就此“沉落”。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孩子与家务的羁绊一直是现代知识女性的梦魇,林徽因和冰心也不例外。烦恼虽有,但梁思成和吴文藻始终支持妻子发挥所长,对做家务、照顾子女也不苛求,这种包容与理解无疑是婚姻幸福的一大要因。

吴文藻和冰心结婚时合影

林徽因和冰心的名气太大,梁思成和吴文藻一辈子被称为某某人的丈夫。这在一般男人的眼中似乎是难以承受的压力。“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想要拥有这样优秀的女性,自然要有非凡的承受力。梁思成和吴文藻接受得坦然,也从未将妻子的出名视为男人的失败。但这一点对很多男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吴文藻的得意门生费孝通晚年不止一次对别人说起自己这辈子的生活信条,“绝不找比自己强的老婆,那就出不了头了。吴文藻就是一个例子。冰心名气比他大,他一直出不来。”或许这就是他始终没有追求到自己心中“女神”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