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让湖北有颜值有内涵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2017年10月23日 作者: 人气:1033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从鄂东红色土地到鄂西莽莽林海,从武汉、宜昌等中心城市到森林深处的乡村民宿,处处都有游客的身影和脚步。湖北旅游大数据平台分析显示,湖北省旅游目的地范围显著扩大,客源市场半径越来越长,出游方式更加多元,人均旅游花费大幅提高,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全域旅游的发展,让湖北旅游更有颜值更有内涵。

 

有颜值:全域风景让脚步随心

 

    “十三五”以来,湖北省按照“旅游核心景区、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中心城市”四位一体模式,积极打造一批新型旅游区,为全省旅游发展提供引领和支撑,推进条件成熟地区全域旅游发展。通过3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和带动,全省形成了中心城市集散辐射周边、重点景区带动发展、风景廊道连点成线、特色旅游镇村全面开花的良好发展格局。

 

   10年前,英山县还只有大别山主峰景区一个“核心”,如今,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英山县全境变成一个大景区。在西河沿线,以神峰山庄为龙头推出的“千里挺进大别山——生态循环农业四天三夜体验游”长年游客爆满;在东河沿线,湖北润禾农业大力发展田园特色休闲娱乐游;在南河沿线,四季花海、童玩谷项目火爆开业,石龙头水乡品牌也越来越响……英山县已成为大别山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地处湖北南大门的赤壁市以三国赤壁大战闻名,作为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单位,该市坚持“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区域管理”的融合模式,全域、全业、全民旅游风生水起,旅游业已经成为赤壁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2.61%。在旅游快速通道和107国道沿线,赤壁市培育一批以“万里茶道”为主题的农旅一体化休闲观光园区和乡村旅游带,打造涉农旅游点近400个,初步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无独有偶,九古奇村(原名上冯湾)原本是一个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自然村落,由于古民居和自然环境保存完好,吸引了大批自驾游客。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修好了道路、旅游厕所,完善了游客中心、标识牌等公共设施,把村子周边的山水也开发出来,游客人数翻了几倍。村民开办的几家农家乐生意红火,村民在广场的古树下售卖土鸡蛋、干笋等特产,几乎“空心”的村子又变得靓丽热闹起来。

 

    在湖北,这样的村子比比皆是。大悟县金岭村、孝感桃源村、黄陂大余湾村等,都已成为不少游客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一批新开业的精致特色小众旅游项目遍地开花。湖北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显示,假日期间,来鄂旅游者总体分布均匀,武汉、宜昌、荆州、襄阳、黄冈成为前五位的省内旅游目的地,除中心城市和旅游集镇、重点景区等热点外,各乡村旅游点、新兴景区甚至隐藏“深闺”的民宿旅游点,也成为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往年假日期间游客“扎堆”重点景区的现象正在逐步缓解。

 

    实施“+旅游”战略,推进产业统筹融合也是湖北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湖北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生等有机融合,发挥旅游业的酵母功能、调料作用和嫁接效应,以相关产业为树基,嫁接上旅游这棵树枝,让老树发新芽开新花结新果。

 

有内涵:全域统筹让服务更贴心

 

    在赤壁市赤壁古战场景区门口,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挂着3个牌子:旅游法庭、旅游工商、旅游警察,不少游客都会好奇地瞅一眼。这是湖北“1+3”旅游综合监管体制的一角。“1+3”旅游综合监管体制改革是推进全域旅游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有效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让旅游业成为统筹相关产业的重要抓手。目前,湖北已有8个市州和10多个县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神农架,咸宁市通山县、赤壁市,宜昌市夷陵区4地建立“1+3”旅游综合监管模式。一个更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的旅游管理体制正在逐渐建成。

 

    “以前只在机场、大型商场看到母婴室,没想到现在景区也有,而且这么宽敞舒适,换尿布、喂奶都很方便。”一位年轻妈妈在恩施大峡谷景区的一个第三卫生间给6个月大的宝宝换尿布,感慨景区服务真完善。目前,湖北10家5A级旅游景区全部建有第三卫生间,120多家4A级旅游景区也大多数建有第三卫生间。

 

    “全域旅游是伴随大众时代应运而生的,当前旅游者需求多样化,旅游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顺应自驾游比重大幅上升趋势,汽车自驾露营旅游在全省遍地开花,已建成和在建营地达30余家。”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规划财务处处长陈伟介绍,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全省旅游交通、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停车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汽车营地、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场所等服务系统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增强,大大方便了游客,也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全域统筹、部门合作和智慧旅游建设,今年湖北省启用了旅游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连接了全省130多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监控后台,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各金融平台等对接,与交通、气象等部门实现了信息共享。省假日旅游值班人员通过主屏可以查看各景区重点区域实时客流情况,及时向外发布相关提示和预警信息;大数据平台还提供旅游消费、客源地和客源特征分析,为全省旅游综合管理、宣传促销、项目投资及精准服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有动能:全域旅游带动全域发展

 

    湖北黄陂区是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的典范。近年来,黄陂区坚定“打造全域旅游区”的决心,投入超过80亿元,全方位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黄陂区旅游局局长李乐林介绍,目前,黄陂区拥有了全省最标准、最完善、最全面的旅游导视系统;共投资10亿元改扩建全区旅游公路,实现了15分钟可到达一个景区,2小时串联所有景区的“15+2”旅游交通圈。

 

    数据显示,2016年,黄陂区接待游客人数达18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36.4%,实现跨越式发展。黄陂旅游业良好的成长性,吸引了大量民营企业家纷纷回归投资介入。据统计,该区从事旅游行业创业总人数现已达到2.5万人,投资100万元以上的1550人,兴办旅游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化旅游企业达到12家,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在黄陂区吃“旅游饭”脱贫致富的农民已超过10万人,间接就业人口达到25万,占全区总人口约1/4。目前,景区周边村人均年收入高于全区30%以上。

 

    如果说,黄陂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临近武汉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那么,作为全域旅游整州推进的恩施州,旅游业已成为该州经济的新动能。恩施州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总投资35亿元、联结8县市的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基本建成,新开通直达骨干客源地的7条航线,以“六城”同创为抓手,城乡旅游配套设施、景区配套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来凤县均成立了旅游投资公司,并先后引进鄂旅投、省交投等十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投资旅游。巴东县、咸丰县、建始县、来凤县创建为湖北旅游强县,8县市中有6个成为全省旅游经济强县。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为地区旅游经济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0.7∶36∶43.3,旅游业对恩施州州域经济的支撑和引擎作用更加凸显。当地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共享、推进旅游惠民方面也卓见成效,旅游扶贫覆盖110个重点贫困村,直接带动10万人和间接带动相关行业40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

 

    “推进全域旅游,关键在融合,核心在统筹,动力在创新。全域旅游发展使旅游要素聚集更全,旅游体验产品更多,旅游业态更新,旅游产业规模更大,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更强。”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开寿说,“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了各种资源的统筹利用,通过全域旅游促进旅游资源由分散、分割转为统筹整合、综合利用,为旅游所用,而旅游的发展又让这些资源发挥了更大的价值和功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