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毕业旅行”成爆款,北京考生却给出不同的答案
6月,2023年的高考生迎来了疫情时代以来第一个不需要口罩的毕业季,代表着告别仪式感意义的“毕业旅行”掀起了暑期文旅业的高潮。多地景区为高考毕业生提供门票免费的优惠政策,摆脱学业压力的毕业生们在高考结束后即可奔赴一场说走就走的山海之约。
搜狐旅游在京实地探访了多个高考考点,似乎在“读万卷书”之后,“行万里路”的渴盼并不如媒体和业者想象的那般强烈。
↑ 点击查看搜狐旅游实地探访视频 ↑
高考后各旅游平台订单量剧增
自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6月10日晚6点开始,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上关于“毕业旅行”和“毕业跟团游”的搜索量骤然上升,一跃成为平台内热门搜索词前五名。
携程平台的数据显示高考后一周(6月9日至6月15日)高中毕业生旅游人数较出成绩后一周(6月25日-7月1日)的数量多出353%。更多的考生选择在刚结束考试后就开启旅程,释放压抑三年的压力,为高中生涯举办一场隆重的告别仪式。
各大媒体对于高考后毕业旅行的报道
根据去哪儿大数据,6月9日至6月12日,17-19岁人群机票预定量明显增长,相比上周环比增长3倍。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为上海、北京、重庆、南京、成都、长沙、青岛、杭州、广州、武汉。
相比于父辈的山水之行,高中毕业生更向往繁华的一二线大城市旅行。这些城市拥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文化、车水马龙的商业街以及大型主题游乐园。这些元素或成为考生设想中构成家乡外部广阔世界的重要部分。
高中毕业生倾向于新型个性化旅游
越来越多的考生对与旅游品质有高标准的要求,主打高品质出行。携程旅行的数据显示,18-24岁的租车用户数量同比增长52%。相比于报团旅行的束缚性与走马观花式旅行,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选择自由与舒适的自驾方式。自驾目的地多选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地点:碧海椰林的海南、风花雪月的云南、和苍茫壮丽的新疆等等。
为贴合年轻人消费需求,旅游平台推出了私家定制的团游模式,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旅游线路和文化体验。这种模式吸引了众多高中毕业生。为了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携程的“结伴游”产品提供了年轻人在旅行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机会。携程旅行的数据显示,这种独立成团的私家团订单增长了460%。
此外,一种崭新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年轻人迷恋的盲盒风潮下,廉价的火车票盲盒诞生了。这是由“去哪儿旅行”推出的产品,仅限于18岁至26岁用户使用,价格为28.8元。出发地及目的地包含全国22个省会城市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以及其他70余个二线以下城市。用户在购买后,系统会生成一个随机的目的地,从而开启一次随机的旅程。这符合当下年轻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惊喜和对未来抱有好奇与期待的心理。
图源网络
高考后实地探访:这届考生与出行大数据背离?
记者在高考结束当天前往北京各大高考考场门口实地采访考生及其父母。大多数被采访者对于是否毕业旅行的问题给予了否定的回答。
对于北京部分高中毕业生而言,毕业旅行的意义远不如考驾照和学习专业技能的活动。相比毕业仪式感的情感价值,他们更倾向于技能学习的实用价值。
此外,旅游地点及产品同质化严重也是阻碍毕业生出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大附中的考生认为目前网红城市或景点的类型都比较单一,无法引起他的出游兴趣。北京四中、八一中学等考场外的家长则表示一些热门旅游地缺少系统的规划,使游客远超环境与当地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带来了负面新闻及不好的体验。
考生与父母的回答实际上反映出旅游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是值得行业内部反思与解决的。在国家放松疫情管控后,国民挤压三年的旅游热情集中爆发,带来了旅游行业的极速繁荣。但行业不能因一时得益忽略了潜在弊端,不断改进才能可持续发展。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