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旱河滩”到“小江南” 河北故城大运河畔3000亩河滩生态蝶变
在青罕镇特色种养基地盛开的荷花。 沈丽娟 摄
中新网衡水9月1日电 (崔志平 李洪儒 王希录)“水位升、活水来,旱河滩又重现生机,乡亲们都说上个世纪的‘鱼米之乡’又回来了。”1日,在京杭大运河畔的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青罕镇青盛湿地荷园里,青罕镇刁南庄村村民刁呈才高兴地说。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南北水运通道,京杭大运河被称为“流动的文化”,其中,漳卫南运河故城段县域75.1公里,为流经县域之最。自元、明、清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城县的郑口镇、故城镇(旧故城县城)、建国镇一直是商品集散码头。
秋天的青盛湿地荷园,荷花亭亭玉立,荷叶层层叠叠,苍鹭翩翩起舞,鲈鱼翻出水花……近年来,得益于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运河全线通水,漳卫南运河故城段河滩地实现了从“旱河滩”到“小江南”的生态蝶变。
在青罕镇特色种养基地的荷花。 沈丽娟 摄
“到2022年6月底,我们的深层地下水水位是90.35米,在全省排名第八,浅层地下水全县平均埋深在3.98米。”故城县水利局副局长郭德华说。
近年来,故城县采取“节、引、调、补、蓄、管”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治理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回升明显。今年4月,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和天津静海区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实现了世纪“复苏”。
这一“升”一“通”,使得故城县的运河“旱河滩”在干涸了40多年后,又一次迎来了丰沛的水源。然而,乡亲们却高兴不起来,3000亩“旱河滩”被水淹没,“这庄稼可没法种了。”青罕镇党委、政府,科学研判寻找着与水共生的希望,力争在生态保护和发展集体经济上闯出一条新路。
故城县青罕镇镇长田振秋说,青罕镇牵头打造‘党委+党总支+联合总社’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银行贷款+镇村干部集资+村集体入股’解决资金问题。各村组成种养殖引领指导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人工、技术、管护、销售等各个环节、各项问题。同时成立种养殖监理会,负责日常工作督导、财务资金监督,保证项目健康运行。
“我种植的菜藕年亩均收益可达3000元,特色养殖每亩能达到6000元以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利用好这片湿地,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让它成为我们乡村发展的福地。”故城县青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刁海彬,亲历了河滩地由兴到衰再到兴的过程,对前景充满信心。
“我在种养基地负责值班、喂鱼、除草等日常工作,月收入2300元,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刁呈才高兴地说。
故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秦立燕说,近年来,故城县围绕治理地下水超采和大运河通水来做活河滩地发展大文章,全县有运河河滩地3000亩,通过发展菜藕种植加工、泥鳅养殖深加工、观光旅游、餐饮娱乐等生态产业,实现1300余人就业,带动4000多农户增收,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运河河滩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形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的绿色发展局面。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