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师节相当厉害:涨工资评先进 还能吃国宴
首先,
让我们把隆重的掌声送给今天过节的教师们——
节日快乐!
你们辛苦了!
我们所过的教师节,
是1985年确立的。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
“师”就是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要说以前没教师节,
打死你我都不信。
教师节有2500年历史
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教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古代的教师节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汉书·平帝纪》记载,当时的学校体制是:“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教师)。”从广义上说,古代的大小节日,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师节”。从狭义上说,从汉代起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把孔子的生日(农历八月二十七)作为“教师节”。
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祖师,在我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有弟子学生3000人,贤人弟子72人。所以历代帝王对其遵从有之,每到他生日这天,都要举办规模较大的仪式。
每年过节也“收礼”
在古代,到特定的节令,或者一学年开始或结束,或者学塾开办或关闭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向塾师送银钱或礼物,这被称为“节仪”。
因为节仪是用来表示对塾师礼敬的,所以也被称为“节敬”。
人家那个时候给老师“节敬”是真诚的,不掺杂其他想法;再者,送蛋糕就是送蛋糕,里面不会夹钞票。
在所有的“节敬”中,贽敬或贽见之仪是最基本的。贽敬或贽见之仪是拜见之赀,也就是学生第一次进学拜见老师敬呈的礼物,一些地方俗称“拜见”。节令或塾师生日时可以不送礼,但第一次进学从师,贽见礼是必不可少的。学童第一天入塾,按传统习俗,先向孔子神位跪下磕头,后跪拜塾师,并献上“贽敬”。
这个,有点“初来乍到,请多关照”的意思。
评“先进教师”给重奖
到了“教师节”,评选先进工作者是必备项目。
比如唐宋时期,每到这一天国都和各州、府、县都要举行孔子诞辰祭典,当时的祭典非常隆重。
并且,国子监、书院以及州、府、县也会选拔成绩突出者为“司业”,报送朝廷,这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最高可获赏银500两。
你看看,做什么都得往好里干不是,简直可以“一夜暴富”。
升职加薪,普调工资
评个先进教师啥的毕竟名额有限,其他人也不能冷落啊。
到了清代,这天还是全国教师升职加薪的日子,各个书院、学府、监院会提升教师的薪金,成绩卓著者会授予八品职衔,提升为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
老师的地位是真高,还能名利双收。
以国宴标准办“谢师宴”
从汉代开始,历朝历代的国家领导人都会带头,全国各地老师、同学要沐浴更衣焚香,祭拜孔庙,此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
这一天,皇帝还会花钱请客,邀请国子学、太学的经师入宫,让他们享受一下八菜一汤、满汉全席这种国宴待遇。
谢师宴用酒规格相当之高,什么茅台五粮液,成箱成箱往上搬,不够喝再派车去拉。
教师职业也是跳槽和做官的捷径
随着尊师重道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教师也越来越有地位。
所以到了清朝,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选择了教师职业。同时,教师的薪酬变得丰厚多了,升职空间也到的提升。
因此,教师成为跳槽和做官的一条捷径。
其实我觉得到了这个时期,“教师”就有点变味的意思了。有点争过独木桥的感觉。
学生从骨子里尊重老师
正因为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的引路人,所以自古以来教师就备受学生尊重。
古代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搁现在看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
比如说大家最熟悉的一个典故——程门立雪。
北宋有个大学问家杨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他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游酢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
程颐醒来,一推门吓了一跳:谁在我家楼下堆了俩雪人呢?
千百年来,有无数诗句赞美教师。但怎样的语言,也道不尽为师之恩;怎样的厚礼,也难以报答倾囊相授。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
你会想起谁?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