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降低景区票价有示范意义
近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方案,明确将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带动省内其他景区门票价格下调,推动全省景区门票价格水平下降。
国内许多景区门票价格“涨声不断”,坐拥黄果树大瀑布等丰富旅游资源的贵州着力降低景区门票价格,该举措值得称道。发展旅游经济首先要学会算大账。告别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拉动的是消费,带来的是更可观的经济效益。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后,当地旅游收入不降反升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以降低景区门票钱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个账不难算清。
一些景区之所以不算大账专门盯着门票不放,一方面是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眼光;另一方面是当地相关部门还没有在利益分配上进行通盘安排,以致各个景区各谋其利。景区管理运营需要花费,人员需要养活、设备需要维护、公司需要盈利,不在门票上想办法难以为继。又要市场化运营自收自支,又不给予政策支持,景区怎能不在门票上找补?有时候,政府部门要求景区降价的初衷是好的,措辞也很严厉,但一些景区却阳奉阴违、虚与委蛇,说到底还是各算各的利益。
旅游经济的账要打通来算,不能各自为政、各取一段。一项对国内城镇居民过夜游客花费结构的抽样调查表明,交通占33.9%、住宿占18.8%、餐饮占23.8%、景区游览占5.8%、购物占12.3%、其他占2.4%。这说明门票收入对一个景区而言是“吃饭的来源”,但在一个地方旅游综合营收中占比并不高。鼓励景区以开发文创产品、售卖附加服务等另辟财源的同时,也应建立转移支付机制,给予那些门票价格低廉、服务品质高、口碑好的景区合理的政策支持,促成低票价带动高消费,高消费补贴低票价的良性循环。
发展旅游产业还要算清民生账。以公共资源为基础的博物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本质上都是公共资源,不是谁的私产,不能圈起来设卡“圈钱”,相反应实行低门票乃至免门票。
近年来旅游业需求旺盛,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各个地方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个地方要在旅游经济上有所作为,绝不能狭隘地盯着门票那几个小钱,应从拉长旅游消费链条的角度进行制度设计。降低景区票价、告别“门票依赖”是明智的选择。也希望贵州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示范意义可以引来更多追随者,让民众可以更轻松地领略大好河山。(来源:光明日报)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