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斤玉米称出60斤,莫让“鬼秤”坑农民

▲流动商贩收粮使用“鬼秤”,引发社会关注。图/IC photo
100斤玉米,竟然只被称出60斤!
据《农民日报》报道,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农村地区出现了用“鬼秤”收粮现象。目前,该县警方已对五人进行行政处罚。警方提醒,卖粮要警惕走街串巷的流动商贩,利用“鬼秤”坑农。
“鬼秤”指经非法改装、可通过密码或遥控调节虚增重量的电子秤。当村民张某某发现仓库里的玉米“不翼而飞”时,起初以为遭遇了盗窃。直到民警从监控里揪出关键细节,发现收粮商贩手中频繁按键的小动作,这场“粮食失踪案”才真相大白。
不是盗贼潜入,而是“鬼秤”作祟,100斤玉米经遥控操纵竟秒变60斤。五名涉案人员虽已被行政拘留,但这杆失衡的秤,称量出的不仅是粮食的缺斤短两,更是农村计量监管的短板。
不得不说,技术升级让“鬼秤”更具隐蔽性,通过改装芯片、远程遥控等手段就能篡改数据,农民仅凭肉眼根本无法识别。而且,流动商贩“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农村地区缺乏固定检测设备,执法力量也难以全覆盖,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此外,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诈骗五千元以上才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此次涉案金额两千余元仅能处以行政拘留,难以形成足够震慑。曾有前科的王某仍敢重操旧业,便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守好农民的“钱袋子”,不能只靠警方“事后追查”和农民“自我警惕”。监管必须主动出击,在技术层面建立电子秤溯源体系,推广防作弊电子秤,让“鬼秤”一用即现;执法层面也要变“被动接警”为“主动巡查”,在秋收等关键节点,组织计量、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深入田间地头抽检流动商贩,实现“哪里有收粮,哪里有监管”。
现行法律法规对“鬼秤”诈骗的量刑,也可结合农产品价值波动与农民实际损失进行综合考量,让“小额多次”的坑农行为付出代价,让“鬼秤”无处遁形,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撰稿 / 吴睿鸫(职员)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湖南一学生宿舍床铺仅用三角铁和螺丝固定,学校回应
- 7“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8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9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10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