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多维度发力 多元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期,多地立足自身实际,在传统耕种、文旅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这些实践正绘就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农技专家田间“把脉” 科学施策护航水稻丰收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崇化村黄鄱塘,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向种粮大户推广叶面肥喷施技术。
除喷施叶面肥外,农技专家还指导种粮大户采用“日灌夜排”方式为稻田降温。
■数字赋能灌区改造 精准灌溉守护农田
桐庐县江南灌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杭州市唯一的中型灌区。从2021年开始,灌区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编织起全链条数字监控网。
为了更好地把节水落到实处,灌区还建立了“分类+阶梯水价”机制,粮食作物执行成本水价,经济作物水价适度上浮,超定额用水实行阶梯加价。
■“村BA”点燃乡村运动热 文体赋能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近日,杭州市临安区锦北街道金马村篮球场人头攒动,临安区首届“村BA”篮球联赛正在举行。
本次联赛共分为三个比赛阶段,分别为海选赛阶段、片区选拔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各支球队的主力球员基本由当地村民组成。
■村规民约+联合巡护 护鸟传统催热“观鸟经济”
近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村民小组,成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紫胸鹦鹉飞临村子周围的榕树嬉戏。
如今,面对观鸟者的热情,村民快速转型发展生态旅游,逐步形成“观鸟经济”产业链。
■“银发创作者”汇聚农民画社 锄头换画笔点亮乡村文化
云南大理双廊镇伙山村有个农民画社,92岁的王秉秀老人从78岁起拿起画笔,把绣花的技法用到绘画上,将田间的耕耘、山间的景致、世代相传的民俗风情融入画作。
在这里,汇聚了当地20多位像王秉秀一样的老人,她们放下锄头,拿起画笔,不仅为晚年生活增添了色彩,更让乡村焕发文化活力。
■高优品种+农旅融合 油料产业蹚出振兴路
近期,山西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下乡,引入并选育了一批适应当地的油料品种。
大同市左云县凭借海拔高、光线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地理优势,将向日葵产业确立为强县富民的重要特色产业。
朔州市右玉县充分发挥高海拔“冷凉”气候优势,科学规划发展油菜花产业,不仅在高优品种选育取得了重要进展,还创新性地推动“彩色油菜花”农旅深度融合。
■晴好天气抢收忙 循环种养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近日,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组织收割机,抢抓晴好天气收割300多亩有机越光早稻。水稻收割完毕后,田间将全面播种紫云英,来年作为绿肥翻耕还田,持续提升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
近年来,当地通过引进培育有机品种、采用循环种养、创建运营有机农业合作社等模式,多措并举发展生态农业。
各地立足乡村特色资源,锚定民生与产业,挖掘本土优势施策,以科技、文化、生态为抓手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 上一条:高考赢家,批量「放弃」清华北大?
- 下一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关键力量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情系万家需求,客享轻松生活;为您解决问题,创造金牌价值,为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所需服务一站式解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