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相亲市场里,男性集体“消失”了!

来源:93658 发布:2025年07月09日 作者: 人气:26

作者:王晓芳团队

来源:晓芳聊财经

近年来,相亲市场呈现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女性成为绝对的主角,而男性则似乎集体“消失”了一般,严重的“供不应求”。

据2024年部分城市相亲市场,男女比例的调研数据显示:

成都男女比例高达1:43、杭州1:40,南昌1:36

也就是说,平均40个女性挤破头,只为了见一个男人!

更离谱的是,广州之前搞了一场相亲活动,女生竟然需要入场费500元,而男生则免费入场,还送饮料。

可结果如何呢?

现场来了1000个女生,而男生依然寥寥无几,中途还走了不少男生。

最后变成了,大家自掏腰包凑50万,开一个大型的闺蜜茶话会!

无独有偶,今年1月,成都市人民公园贴出了一张通知:相亲角女生位置已满,暂停登记。

除了线下,线上也是折射出,当代婚恋生态的深层变革。

根据婚恋网站数据统计,线上注册用户高达80%的都是女性。

因此,不少网友调侃,现如今的婚恋市场,早就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战场了,而是妥妥的“女儿国”,男的稀有得像熊猫,女的卷生卷死还要拼命加buff。

但是,要知道我国男性总人口,要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

那么,为什么男人集体“消失”了呢?

01

男性集体退出婚恋市场

主要有这三点原因

首先是,资本捧杀女性。

现在很多婚恋平台,对女性都是免费的,可男性想查看异性的联系方式,就得充会员、买套餐,高级服务费甚至能上万。

这种设计,是把女性包装成“稀缺资源”,再让男性为“择偶焦虑”买单。

还有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宠爱”真是无微不至:

七夕、白色情人节、粉色情人节,甚至520,都能被包装成“爱自己的仪式感”。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立冬第一杯奶茶”都在提醒女性:“只要异性越能为自己花钱,就越能证明你们的爱情保真。”。

商家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告诉你不买个包、不收个1314的转账,你就不配被爱。

资本捧杀的最佳案例还有钻石,靠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宣传口号,强行把钻石与婚姻绑定,从而在背后操纵价格体系。

2010-2023年,中国求婚钻戒的均价从1.2万涨到5.8万,涨幅高达383%,而同期黄金首饰的涨幅也才127%。

更有甚者,推出的“真爱公式”,把钻戒的价格与男性18个月的收入挂钩,直接导致北上广深男性的求婚成本突破20万。

当女性被捧得越来越高,男人就会逼到墙角。

一个28岁的男生,五官端正,985毕业,身高1米80,月薪1万,如果没房没车,那可能连相亲的门都摸不着!

试问,这样的婚恋市场,男人还敢来吗?

然后是,自媒体的煽风点火。

尤其在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大量的女性向毒鸡汤。很多百万粉丝的情感博主,宣称“月入2万是底线,收入低于这个数的人不配结婚”。

根据《2024中国婚恋观念调查报告》,一线城市女性对男方收入期待中位数,从2015年1.2万飙升至2023年3.8万,远超同期男性的收入增速。

还有些律师做自媒体,推出的“婚前必做10件事”模板,要求女性“房产公证+查征信+签忠诚协议”。

北京某律所的数据显示,2024年婚前协议咨询量暴增了240%,其中有78%都是由女性发起。

正是这些情感导师,把婚姻异化成了“风险投资”,加上算法的个性化推荐,彻底让男女走向了对立。

很多平台,信息茧房相当严重。

比如当男性用户观看3条“婚姻风险”的视频后,算法会连续推送“离婚财产分割”、“抚养费诉讼”等内容;当女性用户被算法打上“独立女性”的标签后,“如何花男人钱”的视频,将会被反复推送。

有研究显示,持续接收此类消息三个月,用户对异性的信任值就会下降58%。

最终,男性沉浸在“婚姻恐怖故事”中,女性则被困在“完美男友幻想”中,两大群体在信息茧房中待得越久,越难正视现实的婚姻。

而有些媒体则是为了流量。

有业内人士透露,家暴、彩礼纠纷类视频的用户,停留时长是甜蜜日常类的3.2倍。

编造一个“凤凰男骗婚独生女”的剧本,策划一个“捞女收割富二代”的短剧,带动的相关业务咨询增长是400%

最后是,婚恋的现实成本太高了。

如果说资本和媒体让男性在婚恋市场上选择闭嘴,那么现实的婚恋成本,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是天价彩礼,江西的彩礼标准,从2010年的8万涨到68万就是最近几年的事,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现在河南还出现了“彩礼贷”,年利率高达15%,而男性需要抵押父母的房产才能借款。

不少择偶标准,房子、车子、票子一个都不能少。

而且最好你男生还要有稳定的工作。

后浪研究所数据显示,78%的年轻群体将“稳定工作”列为结婚核心门槛,这个比例超过了“一定数量存款”(53.2%)和“房产”(42.8%)。

有意思的是,一个在杭州互联网公司996的程序员算过账:结婚成本相当于他八年净收入,而离婚率却高达41%。

“这比买中概股还冒险。”

于是一套新的生存算法开始流行。28岁的房产中介小王,把相亲预算转为基金定投;35岁的工程师老周,用彩礼钱付了公寓首付。

当婚姻变成负债,不婚就是资产了。

02

国家必须得让年轻人

重新相信婚姻

其实说到底,年轻人不想结婚,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经济压力。

而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年轻人的观念变化。

然后结婚人数下降,和新生儿人数下降的连锁反应,又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从2013年的1347万对,暴跌至2024年的610万对,对比之下直接腰斩。

面对结婚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国家早已出手了。

比如:

大幅放宽结婚门槛,取消结婚费用,同时设置离婚冷静期,减少冲动离婚。大力整治天价彩礼,延长婚假日期,着手降低结婚成本。将生育上升为“地方一把手工程”,部分地区开始发钱补贴生育。

不过扭转婚育意愿是个系统工程,很不容易。

既然短期内很难解决,那就要营造婚恋友好环境。

之前,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出台,翟欣欣案的二审维持重判等,其实都是为了打消婚姻的财产疑虑,堵住婚骗谋财的口子。

其背后,是必须让年轻人重新相信婚姻。

最后:

如今相亲市场的性别反噬,真正的出路,除了国家出手之外,更重要的是“重建共识”

婚姻不再是利益的捆绑,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共鸣。

就像一位通过相亲结婚的90后所说:“我们都没达标对方的条条框框,却意外合拍。”

当“条件”退居二线,“人”重新站回舞台中央时,相亲市场才能真正撕掉“反噬”的标签。

爱情从来不是算术题,而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相信真心换真心,总会遇到那个愿意跟你一起打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