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双河洞: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6月26日,喜讯传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致函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贵州双河洞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贵州双河洞已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必要条件,申报工作将随之强力推进。
图为溶洞音乐周活动现场。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州双河洞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境内。2004年,双河洞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6年,双河洞被《环球时报》等全国32家都市类报纸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图为地下河谷。黄云摄
贵州双河洞的诞生与成长,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之作,其形成经历了地层的多次抬升和流水的长时间下渗、再次溶解与侵蚀,最终塑造出四层洞穴系统,是世界上发育于白云岩地层中规模最大的、错综复杂的立体多层洞穴系统,有地下河、地下瀑布、地下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等珍稀、奇特的地质景观,拥有“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馆”“地心之门”的殊荣。
图为2025年探秘贵州·翡翠绥阳双河洞山地穿越挑战赛。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双河洞已历经23次国际联合科学考察。据最新联合科考成果显示,贵州双河洞探明总长度已达到437.1公里,共有115个洞口相连通、纵深达912米,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继续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洞。
图为洞穴生物飞猫。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在多年的科考探测活动中,科考专家们发现了大量地质遗迹点和洞穴生物化石、洞穴活体生物,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陆续发现大熊猫个体化石(亚化石)40余具,年代跨度从10万年前至数百年前,是除现生大熊猫栖息地外最近的实物记录,证实数百年前贵州也有大熊猫生存。以及中华鬣羚、苏门答腊犀、剑齿象等大量有蹄类动物化石材料,还有神秘的物种——飞猫等,这为洞穴地质、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演化研究提供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研究材料与关键例证。
图为双河洞洞内景色。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双河洞作为白云岩地貌中的佼佼者,能够填补IUCN专题研究报告《地学类世界遗产:适用标准(第八条)(地质地貌标准)的全球框架》(2021)提出的世界遗产名录中白云岩洞穴系统类型的空白。具有满足世界遗产第七条评价标准“具有极好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第八条评价标准“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和地质作用,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的潜力。
图为舞乐蝉歌乐园在溶洞音乐周活动上表演节目。黄梅梅摄
近年来,双河洞不再仅仅被科考团队所关注,贵州双河洞以其千姿百态的溶洞奇观、潇洒飘逸的瀑布奇观、神秘怪异的泉水奇观,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奇观和古朴有韵的人文奇观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洞穴资源的充分利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图为科考队勘察双河溶洞洞穴。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绥阳县通过深挖资源禀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推出“溶洞+研学”“溶洞+音乐”“溶洞+体育”“溶洞+民宿”等新兴业态,做响洞穴攀岩、洞穴绳降、洞穴咖啡、洞穴图书馆等体旅、教旅、文旅产品,成功培育了溶洞音乐艺术市场、艺术旅游市场和体育旅游市场。
图为发现的熊猫化石。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独具特色的“溶洞+”系列文旅IP让古老的贵州双河洞不断焕发新活力,持续火热出圈,为贵州与当地旅游发展塑造出又一经典文旅品牌。贵州双河洞已经叩响世界自然遗产的大门,其生态、科学、美学等价值也将进入国际视野,带来巨大潜能。(娄云霄)
热门文章
- 1美媒惊呼!“中国工厂比美国、德国或日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 2哈瓦那到北京要多少钱?一位古巴老人的往事,看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 3大学教师体验外卖生活走红,一个月挣了7000多,瘦了6公斤!他说:没有切肤之痛,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轻飘
- 4总投资5600亿!最重要的高铁大动脉来了,沿江高铁为何避开了许多沿江城市?
- 5【央广时评】从书香中国看文脉赓续的纵深推进
- 6“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为城乡消费注入蓬勃动能
- 7女游客在瓦屋山被落石砸中倒地,无人机拍下惊魂一幕,游客吓懵
- 8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在给孩子做“多巴胺戒断”
- 9前十一月A股又是全球垫底
- 10揭秘:一念之差让樊某人才两空,樊某前妻无情无理无德,是珠海11.11特大事件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