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满月教培机构熄火,鸡娃家长操碎心:办互助小组、考教师资格证

来源:时代财经 发布:2021年08月26日 作者: 人气:94494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双减”政策落地短短30天时间,教培机构面临史无前例的大震荡,教育股市值暴跌、从业人员被裁、企业陆续倒闭或更换赛道……教培行业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8月初,新东方成立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六大板块,其中“优质父母智慧馆”引起许多家长关注。在学科类教育全面熄火的当下,家庭教育成为部分家长和教培机构试图抓住的最后一棵“稻草”。

时代财经采访了解到,距中小学生开学只剩一周,教培机构关上了大门,家长们又悄悄打开了一扇窗,一场由家长为主导的学科培训较量正在暗自开展。

补课从周末移至周中,家长不到最后不放弃

8月22日,一则消息在上海家长群里扩散:为了配合“双减”工作安排,各大培训机构暑期的剩余课程将在开学后补上,并且所有课程均安排在周内。按照“双减”新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安排学科类补课。从秋季开始,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均安排在周中补课。

教培机构发布课程调整通知 受访者提供

“没想到‘双减’政策的落地效果已经出来了。”今年暑假,王艳的小孩仍以一周三次的频率坚持学而思的课外培训课程。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这把变革之火那么快就烧到了头部培训机构。

摆在王艳面前的,是一张档期满满的课程表,一星期三节“语数英”培训课,还穿插网球课、钢琴课。原本在周末的学科培训,则硬生生塞进周中。收到学而思的临时通知后,王艳不得不重新安排孩子的上课时间,将原来安排在周内的兴趣班分配到周末。

来自同龄孩子的压力,是王艳成为母亲之后最明显的感受,她每个月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刚上小学就能看出差距,如果90分是班级平均水平,那么考了89分就不算高分。”如今,三门主课的压力全部移到周内,她感到有些许焦虑。

同王艳类似,王丽的儿子即将升小学3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她就加入了“鸡娃”的队伍,“语数英”全套补习课程一直没有断过。“学校下午4点45分下课,吃完饭就要上网课,网课结束后还有学校的课后作业,这样下去得经常忙到10点才能睡觉。小孩睡眠保证不了,第二天的学习肯定会大打折扣。”

培训班时间的调整在倒逼家长做出选择。没有到最后一刻,王丽还不想放弃,“就把这次的调整当作过渡期吧,先让小孩熬过秋季课程再说,到时候实在没办法了再放手。”

半个月前,前豌豆思维员工陈明经历了教培行业的大裁员。他告诉时代财经,自己刚离开机构,就有十几位家长抛出“橄榄枝”。“家长给的课时费是300元,但是现在风险太大,没有哪个人敢往枪口上撞。”

8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多地校外教育培训违规行为处理典型案例,涉及北京等5个省市。教育部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切实将中央“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走一步看一步”“不到最后绝不放弃鸡娃”反映了不少家长的心态。尽管课程调整后,性价比大大降低,但是王艳还没听说过有家长主动退款,“大家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边工作边考证,“鸡娃”不如“鸡家长”

新学期逼近,焦虑的情绪仍在家长群中蔓延。

由于“双减”政策实施力度的升级,王艳快速囤积了3-6年级所有的教辅资料,她担心,迟早有一天,网课视频和辅导资料也会被迫下架。

“为了不让孩子中考开盲盒、择业路途四处碰壁,鸡娃不如鸡自己。”8月24日,葡萄妈妈对时代财经表示。

这个暑假,即将转入二年级的葡萄已经刷完了三年级全年的英语习题册,“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小学的英语语法还能帮得上忙。这套题目消化完后,下学期就可以试着做四年级的英语题目了。”

早在两年前,葡萄妈妈就一边上班一边考了教师资格证,她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报名学而思的奥数班和窦神的语文课,全面参与到孩子的学科培训中。“校内系统是补差,真正要培优,还是要在学校以外的时间里下功夫。”

比起长年给孩子打包购买“语数英”课外培训的家长,李萍认为自己属于“佛系派”。女儿明年就要参与中考,她只给女儿报了一门学而思的语文课程。然而,她很快发现女儿在班级的排名只能游走在全班平均水平。

中考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李萍所在北京丰台区的平均升学率是50%,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小孩将考不上普通高中。“整个社会重视的还是学科成绩,没有家长能够坦然地看着自家小孩被淘汰。”

中国家长“鸡娃”的心态正如剧场效应——当所有人都习惯站着观影时,很难有人愿意第一个坐下来。“真正到了拼家长的时候。以前家长还能寄希望于辅导机构的老师,现在这种方式已经失效了。”李萍感叹道。

家长购入的教育辅导书籍 采访对象提供

李萍所在的家长内部小圈子,已经在提议成立家长互助小组,每位家长根据自己擅长的学科轮流值班,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李萍负责语文教学。互助组家长的第一步也已经规划好了,就是重新捡起中学课本,趁暑假梳理初三考生的所有知识点。

激发学生内驱力是关键

与校外培训机构大规模业务收缩相对的是,全国中小学要逐步实施课后服务,确保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暑期结束后,各大中小学即将迎来“晚托班”。王霖是台州某小学的数学老师,同时带两个班级,一共80名学生。由于课外教培机构统一被暂停,校内辅导的角色被放大,晚托班的结束时间也延长到当地下班时间(5点30分),比“双减”政策落地前多出了一个小时。

“课程设置主要针对课外拓展类课程,比如24点、五子棋、书法课,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走得更远。”王霖向时代财经表示。

不过,学校和老师也不敢完全躺平。今年暑假,王霖每天在家长群里发送10分钟的知识点微课,提前帮孩子们预习下一阶段的课程。“课程减负和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一直在提倡减负,但是一想到孩子们今后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提分往往是所有人的第一目标。”

在职业咨询专家方芳看来,家长需要破除唯分数论的固定思维,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差异化地引导。

“社会上普遍存在考上职高没有前途的论调,很多孩子带着这种‘低人一等’的心态适应新环境,就很难在之后的学习上有冲劲,”8月24日,方芳向时代财经说道,“很多的就业案例反映出,学历并不是万金油,只要能在某个领域做精做专,无论是职高生,还是研究生都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

“如果学校教育质量不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资源存在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学生无法在学校教育中满足教育需求,家长还是会寻求课外培训。只不过,是从公开方式转为更为隐秘的方式。”教育专家熊丙奇于8月25日向时代财经表示,“所以,在课外机构业务收缩后,学校教育得发挥主导作用,尽快将教育评价体系变革提上议程,打破应试化、单一化的现状。”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艳、王丽、陈明、李萍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