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真正读懂鲁迅:世界满地狼藉,只剩一地鸡毛

来源:灵枫历史阁(百家号) 发布:2019年12月13日 作者: 人气:82367


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读懂了鲁迅。

的确,年少时,每个人都曾有过美梦。为了实现美梦,每个人都曾意气风发,期待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但从学校毕业,在社会中摸打滚爬后,我们才会发现:尽管曾经各种幻想,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终究活成了卑躬屈膝的闰土。

一、满地狼藉的世界

年少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小人物,是令人十分厌恶的。

孔乙己穷愁潦倒,一事无成还自欺欺人;祥林嫂境遇凄惨,但总是自怨自艾;最可叹可惜的是闰土,曾经一个意气风发、灵气逼人的少年郎,变成了一个卑躬屈膝、麻木槁木死灰的中年丧犬。

当时有多厌恶,现在就有多悲哀。

因为时过境迁,我们开始发现,我们不过都是鲁迅笔下小人物的影子。

最开始读书的时光时,我们都会被告知:努力读书,只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那时我们年纪还很小,不懂得校园才是阶级最淡薄的地方。

当我们进入社会,开始为生活四处奔波,才会猛然发现,或许我们一直在社会的底层。

找工作时,曾经的同学,因为是世家子弟或者权贵小姐,一路顺风成了“经理”。而我们,则需要尊称他们一声“经理”。

这样的场面,与闰土叫鲁迅“老爷”的声音,别无二致。

很多人以为“知识改变命运”是金科玉律,便开始死读书,读死书。可当他们一出社会,才发现:在现实面前,空有知识的我们,什么都不是。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满地狼藉,只剩一地鸡毛。

二、卑躬屈膝的生活

鲁迅的笔墨向来是最毒辣,也是最真实的。

闰土还没有变成闰土之前,也是一个机敏、灵动的少年。但在那个讲究封建等级观念的社会里,他逐渐开始卑躬屈膝。

那时候的我们,因为有人依靠,有人为自己遮风挡雨,以为自己总是能够冷眼看世界,活出自我。那时的我们,以为自己是鲁迅,是少爷。

所以,我们都喜欢前期活泼可爱的闰土,却讨厌那个老气横秋的,不懂得鲁迅真心的闰土。

年少的闰土,就像还未进入到社会的我们。朝气蓬勃,就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什么也不怕。

可终究,我们会被生活压弯了腰。

虽然时代不同,我们却依旧是可悲又可叹的闰土。

我们被生活所压迫的奴隶,在现实和命运的打磨下,都逐渐丧失了搏斗的勇气。

成长环境和遭遇,总是让我们卑躬屈膝。而人一旦卑躬屈膝,便难以再站起来。

人到中年的闰土,拖家带口,负责八口人的生活。这个时候的他,只有讨好地主,在地主面前低到尘埃里,才会有一点点生存的空间。

年少的我们,责怪闰土不勇敢;中年的我们,变成了闰土。

唯有真的经历现实的蹉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也不过如此。

认清和接受现实,总是十分痛苦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只能活成闰土,麻木度日且浑浑噩噩。

三、在深蓝色的天空下

《少年闰土》中,令人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段落,在这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的描写,就如同我们少年时的美梦和期待,如此美好,如此动人。

我们都曾是在深蓝的天空下的闰土。

当鲁迅重逢闰土,叫闰土带走不需要的东西时,闰土又笑得如同孩童一般。

他又像变成了那个在深蓝色天空下,肆意洒脱、意气风发的少年。

人到中年,闰土把所有的意气风发都给了家庭,而不是自己。他成了为父母尽孝道的儿子,成了为妻子分担忧虑的丈夫,也成了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亲。

他不再是那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少年,但哪怕是点头哈腰,为生活卑躬屈膝,只要他可以让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他也要成为这种令别人,也令自己万分厌恶的人。

可这样的闰土,同样伟大,同样值得尊敬。

我们虽然活成了闰土,没有成为曾经所期望的样子,但也并没有罪无可恕。

每个人生而平凡,但成长都是伟大的。

人生路上,总有血泪,也总有人要去扛起风雨。

我们活成了闰土,是因为我们有想要守护的人,是因为我们接过了守护的责任,成了家人的保护伞。